"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国乐资讯 > 正文
国乐资讯
千年历史的唐朝古韵“漳州南词”正面临绝唱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类别:国乐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近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姜万通教授带领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专家小组来到漳州,对漳州南词进行全方位考证。漳州南词的发展历程怎样?它的现状如何?它的生命该如何延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南词始于唐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南词在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为历朝宫廷雅乐,亦称“国乐南词”。南词音乐源于江苏,清代乾隆年间流入江西。漳州南词是清代道光年间从江西传入,原为坐唱形式,逐渐成为漳州的剧种之一。据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漳州南词第五代传人颜荣谐成功创演了“踩高跷”南词戏,艺扬全城。抗战爆发后,艺人失散,曲词也失散了一部分。解放后,漳州南词古乐队——霞东钧社重新组建,并于1959年建立漳州曲艺团。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重新整理抢救、培养新兴艺人,南词也由坐唱发展到小戏登台,逐渐焕发生机。然而在“文革”期间南词又中断了数十年,直到1999年霞东钧社才开始恢复活动,2003年经文化部门批准再度成立。

  据行家介绍,古乐南词是历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江西、江苏南词已融入其他音乐的元素,唯独漳州南词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宫廷逸韵,实属罕见。由于其特有性,目前,漳州南词已列入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一批传承人申报工作也已展开。

  日前,在位于市区丹霞路文昌宫庙宇后院的霞东书院,记者见到了一群默默无闻的老艺人。他们为保护南词遗产不至于失传,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排练、演奏、妥善保存曲谱,在尘世的喧嚣中独守心中的一份信仰。这里场地虽小,却也清幽,2002年时经过热心人庄亚琛女士捐修焕然一新,于是老人们把所有的乐器都搬到这里,算是解决了南词古乐队霞东钧社“无家可依”的难题。他们大都上了年纪,有的身患顽疾,但还是不遗余力、日复一日地勤于习练,延续着南词的一脉香火。“我们自愿参与乐队、不求有多大回报,甚至在经费困难时我们还自己花钱组团,两次前往四川七曲山文昌大庙,与庙内古乐队洞经乐团交流乐谱、切磋演奏技艺。”一位老艺人如是说。

  这些老艺人中,有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漳州南词第六代传人苏水泉。1999年霞东钧社开始恢复活动时,他和浦头文保组长杨镇江老人牵头,挨家挨户找寻失散老艺人并说服他们共同组建乐队,还慷慨地把自己30年来精心保存的“公尺谱”等曲词古谱公之于众,供专家研究考证,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古乐南词的魅力。

  目前,常年在霞东书院练习弹唱的老艺人只剩下十余位,其中最大的蔡锦波老人已有77岁,最小的也50多岁了,由于嗓子大都不好,乐队中现在已缺乏唱手。“这几年,乐队几乎没有吸纳新人,我们一天天在老去,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南词后继无人的问题。”采访中,老艺人蒋亚明无比忧虑地告诉记者。“此间,陆陆续续来过几个艺校的学生,但乐团毕竟是民间团体,缺乏经费来源,留不住学生们。现在偶尔来探望我们的一名女学员也都已成家立业,再也没时间参与经常性的排练演奏了,留下来的还是十几个自娱自乐的老人。”言语间,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些许遗憾和惋惜。

  漳州南词濒临失传的现状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今年二月份由芗城广电中心拍摄的专题片《守》真实地记录了漳州霞东钧社十余位老艺人的故事。此片摄制完成后被送往中国音乐学院,立刻引起专家们的关注。近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专家小组专家们来到芗城,走访了老艺人,收集整理他们的个人信息资料,并将南词的曲牌唱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这些资料都将收录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供专家、学者研究。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组也已立项抢救漳州南词。专家组表示:“漳州南词是高雅艺术,是民族音乐的艺术瑰宝,应该传承下去,不要让千年古乐‘绝唱’。” (洪韬亮)

国乐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