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美艺资讯 > 正文
美艺资讯
高庆春篆刻之岁月印痕,多些敬畏少些浮躁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佚名    类别:美艺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篆刻经典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自觉,多了一些对先贤和经典的敬畏,少了一些浮躁。我认为对篆刻经典的理解和探究深度是决定作品品位高下的关键,当然也把视线投向具有原创性的相关资源上。从创作风格和取向上,我更侧重于对古玺、陶文以及吴昌硕、齐白石、易大厂、来楚生的研究。对古玺重在深入挖掘其内涵及本质,对陶文注重开拓理念与启发思路,取吴昌硕之气韵、来楚生之拙厚、齐白石之爽利、易大厂之谋篇。能从这些经典作品或资源中捕捉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启迪,取一点为我所用足矣。

    几年前我开始关注到陶文。在以后数年间的探索中,我的印在原来古玺的基础上,融入了陶文的元素,也因此增加了些许新的味道。陶文的字形趋繁尚简,可塑性强;章法变化繁复新奇,毫无拘束;刀法则不拘一格,独具拙、野、生、朴情趣。可以说,陶文为古玺印的创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使塑造自我风貌成为一种可能。我一方面在努力寻求陶文为我所用的“点”,汲取它鲜活、生动的养分;另一方面使之在保持原有印风的基础上进行,在基调的统摄下渐进和融会。我对陶文的吸纳重点在章法上,当然字法和刀法也不放过。一般平时多读陶印文,遇有新奇或感兴趣的就用毛笔勾摩下来,多做积累。待有适合此类章法的词句或适合用陶文的形式来表现时,则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创作过程,有水到渠成之效。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力随之拓展,表现技法也日趋多样和稳定。

    以初具个性的带有简帛书味道的大篆入印虽然是我的长处,但不会因此固步自封,对熟悉的篆字不满足于照搬入印。我在设计每方印稿时都力求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注入内涵,“印化”到位,使我的印不致落入俗套。熟事要当生事做。我刻印很少一蹴而就,一般是反复推敲印稿,考虑成熟后再动刀。以至于有些印反复推敲、一刻再刻,推倒从来是常有的事。

    我一直以为,篆刻艺术发展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尊重秦汉至明清以降的传统脉络,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恪守这一传统,复古不变不行;完全抛开这一底线,演绎出新的花样,也不足取。守住这一底线,按艺术规律行事,做融会贯通的功夫,开拓出既古又新的天地来,才算有真本事。这是我们这一代印人肩上的责任。

    篆刻这门艺术,真是叫人一言难尽。这些年我在不断的积累、充实、调整、思考中渐悟渐行。说到当下的状态,可谓:尊先贤、去浮躁;强内质、勤思考;重修行、展襟抱。我的这些作品无论是老子、孔子、荀子等经典名言或是“独自闲”、“洗尘心”等自拟词句,都是用心来刻的,真实再现了我各阶段的想法和状态;刻制技法也潜移默化地服从自身感受;对边款的重视是我一贯的做法,边款布局、笔意、刀趣均潜心为之,与印文相得益彰;刻不出来时也绝不硬刻。这些缘于我不断追求“印”与“人”的契合点,追求自身修养与作品的协调一致。这样看来,这些印传达了我的心迹,是我内心世界的印化反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记录我心路历程的岁月留痕。(高庆春)

美艺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