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中华茶道 > 中华茶史 > 正文
以思古热情冲泡历史——普洱茶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中华茶史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普洱茶,一种产制于茶树故乡的神奇饮料!

在遥远而神秘的“云的南方”,傍近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这里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在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却日照充足,正所谓“高山去雾出名茶”!它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厚实,土层深达数公尺,含砂量高,保水透气性良好,适宜茶树生长。百万年来,超过七千种发上的高等植物在这里蕴育著,其中更有五百多种具有药用成份。这里正是普洱茶的主产区。

得天独厚的历史名茶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唐代咸通三年(862年)出使南诏的唐使樊绰所著《蛮书》载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姜、椒、桂和烹而饮之。” 普洱茶在唐代便已广销四方,宋、元时期,歌詠普洱茶的文人诗句更是比比皆是。到了明代,原为集散地的“普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云南六大茶山所产茶品的代名词。明末清初,普洱茶大量外销日本、东南亚,且随着普洱茶成为皇室贡茶,发展更为蓬勃。

在普洱茶的重要消费地之一的康藏地区,自古畜牧,以肉为主食,最重要的饮料为“酥油茶”,这种添加茶叶的乳品,藉由茶叶有助消化、解油腻、去热止痰的作用,维护着藏人的健康,所以《明史·朵甘傅》载:“其地皆食肉,倚茶为命”。有清一朝,虽然来自全国的贡茶甚多,但皆为小叶种茶,由于清廷的皇亲国戚多是游牧民族出身,对于来自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那种浓酽的茶味,性温气烈,消食解腻最为喜爱,因此多次赐匾(今日易武车顺来茶庄尚保有“瑞贡天朝”匾额)。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时清廷规定,六大茶山每年需上缴“八色贡茶”(五斤重砖茶、三斤重砖茶、一斤重砖茶、四两重砖茶、一两五钱重砖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每年上贡高达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斤。

清雍正七年,清廷在普洱设置“普洱府治”徵收茶捐,并驻军防守茶山,由此可见官府对云南茶业的重视。到了乾隆元年,进而在思茅设“官茶局”,并在六大茶山分设“官茶子局”,将以往的民间交易转由官府掌控,从此,确立了普洱茶在中国茶业的重要地位。

六大茶山虽地处偏僻,但在官府的辅导下,茶市益盛,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可谓大钱矣。”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普洱市集仍极繁盛,内销川藏,外销印缅、泰柬,每年有五万多匹骡马牛帮穿梭奔走于千山万水间,商途塞旅,络绎不绝。今日“普洱郡八景”之一的“茶庵马道”还可看到宽约二公尺,长六公里的茶马古道上,石面已被踏出二公分深的马蹄印,可见当时茶事之盛。

中华茶史推荐


中华茶道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