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上古中国是契约社会?学者解读西周封建制度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佚名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向往的封建社会真的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吗?中国上古社会中究竟有没有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民主、自由、平等?很久以来,无数中国学者在找寻,也有无数的观点和论著。不久前,自由学者秋风发表文章称:“封建制借助一种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单元组织了一个高度复杂、具有伟大的扩展能力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此论一出,引来很多争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不过,如果指望通过对西周封建制的过度想象,发掘出未来宪政、法治和民主的价值或制度资源,却未免太过一厢情愿了。”

  【中国最早的契约社会】

  什么是封建制?秋风认为必须先弄清楚封建的含义。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封建的定义有误解。战国以前,西周、春秋是封建制,它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以此类推,形成金字塔式的治理结构。秦以后则是郡县制。

  封建制下的这种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秋风说:“设想两个自由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俯下身来对另一个人说,我把我的人身交给你,全心服侍你。是为臣。另一个人说,我接受你,也保护你,我赐给你一块土地作为你的报酬。是为君。由此,这两人订立契约,形成君臣关系。这就是封建的基本治理单元。除了最高的君——周王和最底层的庶民,所有人同时是君和臣。比如诸侯是周王之臣,又是大夫们的君。所有这些人都是通过契约方式相互建立起君臣关系的。”

  【上古的乌托邦】

  秋风认为,这种契约关系在封建社会被无限扩展,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机制和法则,因此形成了一个上古时代的理想社会,他说:“所有人通过君臣契约联结起来,两个人可以扩展为‘天下’,包容看得见的所有人。在这个封建的天下,没有行政,没有政治,因而没有后世所崇拜的权力;在这里没有常备军,也没有税收。太不可思议了?但请相信我,我在这里说的每句话,都已有几万字的论证作依据。”

  秋风在文章中说:封建时代的这种契约关系是自由的,虽不平等但也对等的。所以孔子可以周游列国。孔子是自由人,他可以与任何诸侯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君臣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臣对君有义务,但君对臣也有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相互依赖。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解除契约,甚至起而反抗。

  尽管这些论点引来了很多争议,但秋风仍旧坚持他的观点,他说:“我所说的都是有实际证据的,它们是我正在写的一部书中的观点,文章中可能无法列举太多的证据,但一部书足够证明了,其实这些观点并非我首发,而是在长久的历史中逐渐失落和改变了,如今,我就想再重新找回来。”

  【分封的本质】

  西周封建社会真的是理想世界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稍有中国上古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西周是一个典型的宗法社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分别亲疏远近的,这也正是西周封建制的基础。因此,这种有中国上古特色的封建制与欧洲封建制是存在根本差异的。依照宗法制原则,西周封建制是典型的‘家天下’,据相关史籍记载,西周封建的诸侯以王室子弟为主,异姓被封建者很少。换言之,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

  杨阳认为,这种局面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据估算,西周初年,周族人口大致有七八万,被征服地区人口约为100万至200万。这些人口分布在北到永定河,南到淮河,西到陕甘,东到大海的广袤区域里。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得土地供给看起来几乎是无限的,这就为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制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人力严重不足,也决定了西周对疆域内的开发和控制都只能是点状式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只能建立起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依靠对宗法这一古老制度的信仰和理解,获得最终形式上的统一。

  封建制所建立的是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利结构,杨阳说“依照宗法原则建立起的封建制,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也不可能仅到‘封国’这一层次而终止,它是动态的,除了继承父亲爵位的嫡长子之外,天子的儿子封为诸侯,诸侯的儿子封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是士,持续不断的‘封建’过程,注定要成为贯穿于王朝始终的政治举措。”

  这种封建之后的体系是什么样的?杨阳说:“如果从外往里看,诸侯的‘封国’被看作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治理单元,那么这个大单元之内,还套着若干的小单元,这是被称为卿大夫的贵族们‘家’,而这些相对较大的‘家’内,又存在着更多的更小的‘家’。如果从上往下看,这就是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利结构。”

  在杨阳看来,这必然会无以为继,他说:“持续不断而又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封建,需要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作为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一旦土地资源紧张乃至枯竭,封建制便难以维系。春秋后期,西周的封建制之所以逐步走向瓦解,其根本的原因即在于此。秦以后,也不是没有王朝试图恢复分封制,也曾试图再现西周封建制,但反而导致了持续不断的动乱。”

  重新回顾西周社会的形成的崩塌,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

  延伸阅读

  封建制

  古代的帝王将自己开拓的疆土,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和有功的臣民,让他们在分封的疆土上建立诸侯国,也称“封土建国”,并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兴于周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封建制,替之以郡县制。

  经典诵读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

  贼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也。《孟子》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