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汉朝 > 正文
郭解杀过很多人,为何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颇好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汉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我们都知道,《史记·游侠列传》有个叫郭解的人,郭解的外婆是个看相的,可见他的出身不高。他爸爸就喜欢做侠客,在汉文帝的时候,被政府逮住处决。他有侠客的基因,从小就是个混混,内心残忍,容易发怒,一不高兴就要杀人,经常给人当刺客。换现在他估计早被枪毙了,但古代没有什么人脸识别,逃脱较容易。长大后他突然改了脾气,开始以德报怨,乐衷施舍,还不求报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事业

也就是说,他逐渐从被人庇护的,变成了庇护人的,混成了黑社会老大。只是阴险残忍藏在心中,有时会突然因为一点小恩怨勃然大怒,和年少时没有什么两样。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仰慕他的游侠少年也越来越多,经常偷偷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讲究盗亦有道。有一次,他的外甥仗势强灌一个人酒,那人气不过,拔出刀来把这个郭家外甥结果了,清醒后知道不妙,赶紧逃跑。

这很像香港警匪片里的桥段,一般来说,黑老大都是不会放过对方的。郭解姐姐大怒,说:“以我弟弟的侠义声名,有人杀了我的儿子,竟然就这样跑了,人都找不到。”把尸体扔在路上,不肯下葬,想让郭解感到羞耻。郭解派手下明察暗访,找到了那个人,问清楚缘由,竟然说:“你没有错,我那外甥,该杀。”这就不是一般黑老大了,他讲暴力,但也讲道理。单纯靠暴力,“事业”是做不大的。

所以,消息传出去,大家都非常佩服,觉得郭解公正,不偏袒自家人,更加依附他了。这样的人物,我们读者也会很喜欢。由于在乡里的威望,每次郭解出入,大家都纷纷躲避。但有一次,有个人不但不躲,反而坐在地上,无所畏惧地看着他。这个人要么是个抑郁症患者,想找死;要么就是比较自负,想向郭解挑衅,取而代之。郭解的小兄弟暴力惯了,马上想上前干掉这人,但郭解制止了,反而自责:“我住在这个小区,别人对我不礼貌,肯定是我的德行不够。”

这说明什么,他这时候简直有仁君的风范了。他还专门私下嘱咐“县人武部”的“科长”:“以后征发徭役的时候,不要征发那个人。”那人听说了这事,光着膀子来向郭解赔罪。这说明郭解也知道,除非你有无孔不入的暴力手段,否则适当的宽容,有助于收买人心。古书上大臣老劝皇帝:“不要承认错误,否则老百姓会看轻你。”我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做错了就承认的皇帝,人们会更敬佩;死不认错的皇帝,别人不敢说,但心里肯定笑话他。何况郭解只是个黑老大,他并没有政权那样的暴力,能驱使太多人为他卖命,只有靠德行。这种德行,就是侠义,就是庇护、帮助别人。洛阳有两家人互相寻仇,打得不可开交,当地黑老大调解,没用。

有人求郭解帮忙,郭解趁着黑夜去洛阳,两家人也真给郭解面子,答应握手言欢。在江湖上你懂得分寸,别人才会敬重你,帮你揄扬。你又不是皇帝,手伸到洛阳去,也收不了洛阳的税,不如留个好名声,而好名声就是资源,关键时候能救命。这里把洛阳黑老大称为“贤大夫”,也很有意思,说明盗贼也知道,用暴力能打下一片街道,但不能治理它。黑老大们一旦生计不忧,就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把自己洗白,合法化,贵族化。郭解虽然残忍,但知道不能跟官府作对,所以从来不敢坐车进入“县政府”,不像港剧里的黑社会那么嚣张。因为香港是法治社会,你再嚣张,法官没有你犯罪的确凿证据,也拿你无可奈何;古代的官府可不管这么多,要办你,那是真的很野蛮。

郭解作为杰出人才,就被征发了。他不想去,毕竟换了地方,没有在自家街道上快乐。连大将军卫青都为他说情,说郭解其实很穷,家产不到三百万。而汉武帝是个精明皇帝,说:“一个平民能让朝廷大将军为他说情,怎么能算穷?必须迁。”郭解的侄子不服气,杀了当地一名姓杨的县掾,因为正是此人把郭解列入迁徒名单的。杨、郭两家由此结下仇恨。郭解在茂陵定居后,名声又开始流传,整个关中的贤士豪强不管了解不了解,听到有这么个人物,都纷纷跑来结交,但他的祸患也开始出现了。不久,杨姓县掾的父亲杨季主也被杀了。杨家人知道是郭解手下所为,当地政府不敢管,气不过,干脆去长安告状。武帝很生气,下诏追捕。郭解早早得到消息,撒腿就逃,把家小安置到夏阳县朋友家,自己跑到临晋县。临晋有个籍少公,也喜欢行侠仗义,虽然以前不认识郭解,但郭解猝然去拜访他,请他帮忙把自己弄出函谷关,他也乐于出手相助。

一点小事

郭解出关后,逃往太原,一路都投奔类似籍少公的人,借宿吃饭,请求帮忙,吏卒也一路追捕。有一天,追捕的人到了籍少公家,籍少公见势不妙,当即自杀,灭了自己的口。但这无济于事,国家政权太强大了,最终还是捕获了郭解,将他扔进监狱进行高强度审讯。官府追根究底,发现郭解确实杀了不少人,但都是在大赦前做的,至少现在清白无辜。看起来郭解这次又能逃脱大难,但这时又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最终阻断了郭解的退路。朝廷特别派遣使者到郭解的家乡轵县搜集罪证。有一次使者召集人座谈,有个客人赞扬郭解为人谦逊,非常贤德。

在座的一个儒生表示反对,说:“郭解专门为一己之私作奸犯科,挑战律法,怎么能叫贤德?”谈话传了出去,没多久,那儒生就死在了郭解门客刀下,还被特意割掉了舌头。审讯官吏得到消息,又责问郭解,但郭解还在牢中,当然什么也不知道。凶手又跑了,不知道是谁。官吏似乎还算公正,上奏说郭解无罪。碰到文景时期,郭解可能没事,公事公办,他确实没参与这事。但那时是儒生当道,很残酷。武帝看到奏报,让群臣发表意见,御史大夫公孙弘的一句话,就把郭解全家送上了西天:“郭解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竟敢代替政府行使威权,手下人因为一点小事就杀人。虽然他本人不知道是谁杀的,但罪行比他知道还严重。这不是普通的杀人案,而是大逆不道。”

于是按照法律应当无罪的郭解,被判了三族诛灭。郭解是西汉最有名的游侠,虽然罪恶颇多,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有贵族风范。他不偏袒亲人,谦恭礼让,乐于助人,这些都是难得的品质,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至少和汉武帝相比,他所能作的恶,实在算不了什么。最后他的死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冤枉,至少不应该承受族诛的命运。而导致他灭族的,竟是两个儒生,回溯历史,其实有一点荒谬感。在秦始皇时代,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就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两者都是政权的打击对象。而儒家被朝廷收编后,却立刻呈现一副凶残嘴脸。公孙弘建议族诛郭解的理由,是毫无法律依据的“虽然他不知情,但比知情还恶劣”,这就是儒家所谓“春秋大义”。于是,一个被谨守律令的狱吏断为无罪的郭解,突然就变成了应当三族夷灭的反贼,处罚之重无以复加。汉代儒家的残酷凶暴和对皇权竭力巴结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

结尾

孔夫子如果看见,只怕棺材板也压不住了,因为原始的儒家,还真是汲汲于仁义的,不会下流到这个地步。司马迁对郭解这样的游侠是很同情的,对比《汉书》,他用字都和班固不同,《史记·游侠列传》里,公孙弘对武帝说,郭解任侠行义,已经被大一统的专制体制,潜移默化为一个典型的御用文人了。当然,郭解也没有司马迁所说的那么美好。只是司马迁凭着直觉发现,游侠毕竟有些优秀品质,比朝廷还是强得多的。

汉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