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秦朝 > 正文
古代一个七品知县需要管理多少人口?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秦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古代一个七品知县需要管理多少人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秦始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县令就成为最重要的基层官员,一直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古时候,知县属于七品官,官阶不高,但是对于地方上来说,却又是最接近普通人群的人。

在中国古时候,尽管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喜欢比邻而居,聚集在一起生活,所以形成了很多人口大县,虽然不像今天动不动就几百万人口的规模,但是最少也有十几万几十万的规模。那么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为何能够管理全县几十万人口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统治者的愚民政策

在封建君主社会里面,统治阶级一直采用愚民政策,不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儒家的许多思想里面,都有很多愚民政策的存在,从而在思想上控制治下的人民,不让其反抗自己的统治。

在长期的愚民政策赢下治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因此,即便是几十万人的县域,能够真正有想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混日子,得过且过。统治这样的人民那是比较保险和安全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朝廷背后的支撑

朝廷作为国家暴力工具,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支持自己所派出去的官员,即便是这个官员是一个十足的混账,也会默默地支持他。除非到了群情激奋,快要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朝廷才会出手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以及给民众一个交代。

第三个原因,严格的土地政策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话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现实。由于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在子民。

由于全天下的土地都在皇帝的手里,可以指定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将人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面,不允许随意迁徙。因此,县令作为天子派出去代表自己统治意志的人,具有很高的权力,可以对治下的民众随意支配。

第四个原因:严厉的户籍制度

县制的出现,始于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同时,商鞅还指定了户籍制度,将统治之下的臣民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这样一来,所以的臣民都在这个制度之下身不由己。

一旦县令所统治的区域里面,发生了不正常的事情,就可以快速精准地定位,找到危机的源头,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第五个原因,乡绅制度

很多在朝廷担任过重要职位的人在年老的时候,都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即便这些人不再做官,但是凭借自己的关系,依然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中国封建时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统治权基本上就被这些人所垄断。

由于都是乡邻的关系,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都会给彼此一些薄面。因此,县令们只要打点好这些人,就能够很好地统治自己的县域。

第六个原因,每个县城都驻扎有军队

在中国君主时代,军队与行政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系统。虽然如此,县衙和军队之间还是保持着很大的默契,至少在守土安民方面,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当县里面出现了县令处理不了的暴乱时,军队六会出面镇压。

第七个原因,县衙的机构设置

县衙里面,县令最大,还有县丞和主薄从中取事,在他们之下,还有大量的小吏和衙役。每个衙役都有自己的帮闲,这些帮闲少则三五个,多则数百人,由于他们都一官府县衙为生,所以县令要办什么事情,这些人都会群起响应的。

由于以上七个原因,县令在自己的任上才有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不会因为某些事情二畏首畏尾,可以放开手脚去治理自己的县域,提升自己的政绩,谋求更好的出路。

秦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