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汉朝 > 正文
韩信背水一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后世人为什么难以效仿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汉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对韩信背水一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的背水一战之计,为何后世很难效仿?

韩信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作为开国功臣的他,熟读兵法,武力高强,为汉高祖刘邦献计献策,在当时就被赋予了“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等评价。还根据自己经历的大小战役与张良一起整理兵书兵法,他所写的《韩信兵法》一直流传到后世也广为赞颂。其中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发生在井陉一带,世人皆知的“背水一战”了,但如此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后世却很难模仿,究其原因的同时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始末。

▲韩信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

要提起这场战役,我们不得不钦佩于韩信的“计谋“。在攻打完魏国之后,韩信若想继续进军攻打赵国就必须要经由井陉口这一必经之路,而赵国兵强马壮若想继续向东开辟北方战场拿这一仗恐怕会很艰难。赵国谋杀李左车自然也算到了这一点并分析出了对策。井陉口地形狭窄又没有可以绕路的地方,那么韩信的粮草必定要跟在队伍的最后,缺少了保护又不熟悉地形,想断掉韩信的粮草简直轻而易举。刚刚打了胜仗的韩信一定士气正旺,正面进攻可能会两败俱伤,损失惨重,所以李左车建议赵王转攻为守,不要正面交锋,他自己带领三万兵马绕后去断韩信的粮草,这样十天之内韩信必败,我军也能减少伤亡。提起这里本以为赵国胜券在握,韩信此战必败。但奈何一向孤高的陈馀作为主帅怎能允许一位谋士来指挥作战,声称自己军力五倍于韩信,李左车胆小怕事,会被世人耻笑,自己要堂堂正正地决一高下。没想到的是,正是陈馀的有勇无谋最终害了他也害了赵国。

▲陈馀不听李左车的劝告

而陈馀作为帮助赵王夺回赵国的一代名将,自然深得赵王厚爱,于是赵王选择相信陈馀。而此时韩信也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了此事,便开始制定作战计划,一方面,由樊哙率领两千骑兵带着汉军旗帜先行出发埋伏在赵军营地旁,等到赵军全面迎战之时进入营地插上汉军的旗帜。其余全部士兵只允许携带一顿的口粮明天一早就出发迎战。听到这里众士兵也很是不解,如何以三万人迎战二十万人呢?正要去打探究竟被张耳拦了下来,韩信毕竟是刘邦钦点的大将,战果无数,他这么做也一定有他的道理。众人也只能选择相信韩信。

清晨,韩信动员全体士兵鼓舞士气,两军交战之际情报就像是最重要的眼睛可以拨开云雾,看清大局。赵军自然也得到了韩信背水一战的情报,李左车分析出韩信必然暗藏杀招不会犯低级错误,但陈馀依旧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战争开始,以为胜负已定,每天只顾享乐的赵军自然缺少了昔日的激情,而背后是滔滔江水,身上却只带着一顿的口粮的汉军自然发挥出十二分的斗志。赵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往营地后退之时却发现营地早已被插满了汉军旗帜,每个赵军的心中的意志动摇,以为情报有误,汉军远不止三万人,家被偷了,都纷纷放弃战斗逃命去了,而陈馀此时想逃却因井陉口地形狭窄,赵军人马过多和自己的手下吵了起来一怒之下杀死了自己的手下,激起了士兵们的不满,而赵军众人也合力杀死了陈馀纷纷逃命去了,此战最终以韩信所带领的最终不到一万人的汉军的胜利告终,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大将韩信

分析原因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场军事上流传千古的佳话呢?自古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观星辰看八股,作战方面就更是如此。那么韩信的背水一战之计又为何后世很难效仿呢我觉得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三个方面也能大体解释的通。

天时

何为天时?古人把常理所不能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于“天意所为“,也就像人们今天所谈及到的运气。那么回到此战中来,韩信那里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他又幸运在哪呢?陈馀作为当时统领赵军的大将曾为赵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赵王的喜爱与信赖所以即使有李左车这个谋士在一旁出谋划策即使言之有理,由于赵王对陈馀过度的信任和陈馀对自己的自信使得计策可以顺利进行这是第一“幸”;自己提前设计好的摆鱼鳞阵的阵型以及背水一战的计策可以顺利被赵军获取到情报,而且李左车的再度分析加深了陈馀对他的不满,使得陈馀更加得意忘形,整个赵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这是第二“幸“;樊哙率领的两千骑兵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能顺利到达预想到的没有守卫的赵军营地并顺利插上汉军旗帜骗到赵军这是第三”幸“。

地利

从李左车口中我们得知,井陉口地势狭窄,两辆马车不可并行,并且易守难攻,即使是赵军也并没有能够依据已经了解到的地形规划出可进可退的路线,后来我们也了解,陈馀在逃跑之时就正是因为井陉口太窄赵军人数又过多无法通过才一气之下杀了手下犯了众怒。而樊哙率领的两千人马又按时赶在赵军回营前拿下营地,插好军旗,营地附近的地形相信韩信也是提前派人勘察过的,并且制定了最快最合理的路线。所以地势之利也是韩信以少胜多而后世却很难效仿的关键。

人和

我觉得无论是从军打仗还是职场相争,“人和“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关键,而人和往往都是相互的,必须同时具有一方的“人和”和另一方的“人不和”才能决定输赢,才是促成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赵军阵营中,赵王无条件的信任陈馀,不听李左车劝阻,陈馀也一意孤行,命令士兵与李左车都无条件听从自己的命令,造成了整个赵军的“人不和”。而汉军阵营中,无论是心中有疑问的士兵还是大将张耳,都因韩信平时的爱戴有加,屡战屡胜而选择相信韩信,派出单独带兵的樊哙也选择相信他,并且韩信早就算到了这一点,提前在开战当天的早上对全体将士进行鼓舞和动员,整个汉军全军上下都一条心,彼此拧成一股绳,可以打出十二分的战力,这就促成了全体汉军将士的”人和“。即使人数少但依然可以做到以一敌二,而赵军军心涣散,人心散漫,只顾享乐,丝毫没有战斗的意志,一方的“人和”和另一方的“人不和”最终也反映出了战斗的胜利与失败。

▲韩信最终凯旋而归

后世因素

那么,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后世直至当代的原因。自韩信“背水一战“之战结束之后,自然对后世有了警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吃过一次背水一战的亏再遇到井陉口这样的地形,交战两军势必会有所防范,不会再摆出鱼鳞阵也不会再清盘而出不顾及营地,这样一来后世想要效仿便自然而然变得难上加难。而且韩信当时的种种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是无法复制的,满足其一不一定满足其二,满足前二者又不一定三点都达到,所以后世很难效仿。加之武器越来越先进,远程武器逐渐取代近战武器,还有一些掩护用的透支型武器都使的“以少胜多”变得不可能起来,到了当代甚至还出现了探测装置等更先进的军事力量。

后世的人们更加团结,少了赵王与陈馀的专断和愚蠢,队伍里不单单再是一个人主持大全,而是众人一起商讨,就会多出现几个“李左车“,即使有再多的”韩信”也要选别的路了。

韩信的”豪赌“

用是一位有野心和胆量的军事家来形容韩信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个大军的统帅,首先要有大局观,在适当的时候下合适的命令,随机应变,在逆境中能想出最完美的对策。韩信以汉军三万兵力与赵军二十万兵力立下豪赌,首先他赌赢了赵王对陈馀的偏爱,即使李左车说的有理,赵王也会无条件信赖爱将陈馀,被愚蠢蒙蔽了双眼;其次韩信故意向赵军放出他要摆鱼鳞阵和背水一战的情报,目的就是让陈馀轻敌,以为汉军是在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抗争,而且他对应了即使李左车分析出了他将有别的动作这也只会引起陈馀对李左车更加的不满,最终什么也听不进去,一意孤行;韩信又以三万士兵做了一场豪赌,他只发给每个士兵一顿的口粮,并且拿捏人心,在最后关头鼓舞军心,让每个士兵都把此战当作最后一战。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追随刘邦多年,韩信因他的亲民而备受军中众人的爱戴,所以人人都选择相信他。大军只有拧成了一股绳才能打胜仗,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从事什么,团队合作是人心之间的较量,好的领导者会让大家彼此的心连接在一起,什么困难也挡不住。而若向陈馀那样,以自己为中心,不听劝告,不采纳建议那整个团队注定是一盘散沙风一吹便会土崩瓦解。要说韩信这经典一战陈馀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兵败如山倒,在大军中最重要的一个是首领,另一个就是旗帜,它们是象征也是信念,而赵军偏偏二者皆失。以上这些得天独厚有缺一不可的条件都是后世所模仿不来的。当然也有人效仿,诸如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另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终以东晋的全面胜利告终。但本质上还是存在很多区别的,就像之前所提起的,得其一不能得其二,得其二又不能得其三。

▲淝水之战

成语“背水一战”,“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韩信的背水一战之计之所以能够被编为成语并作为典故出现,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与不可复制性。历史上仅有他一人运用此计策以少胜多,仅仅凭借三万人马重创二十万敌军,后世鲜有运用此计策的人但都失败了,正是因为它过于经典,所有人都烂熟于心,在相似的地形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敌军会不会“背水一战”,那么后世再效仿起来就会变得难上加难。领导者是否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迅速有针对的制定相应政策;是否能做到全军的表率作用,深得民心,能走在士兵的前面,一起奋勇杀敌;是否规划好两全的路线,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这些都显得十分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往往也只有注重细节的人才会成功。

透过韩信的“背水一战“,映射出的不仅仅是计策上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处理事情上的方法,怎么想出对策,怎么深得民心,怎么精准实施,又怎么做到万无一失。这些都是所要探讨与学习的,作为后世,要说效仿那也难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韩信所传递给我们的是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要吸取精华然后变为自己所用,不要再说是效仿,而是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更胜一筹!

汉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