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明朝 > 正文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到底有多厉害?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明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到底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杨”指的是杨荣、杨士奇、杨溥,这三位早在建文帝时期就已经在翰林院工作,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翰林院是由书呆子方孝孺掌管,他们三人根本得不到出头的机会,只能默默无闻的干一些抄抄写写的活,直到朱棣推倒建文帝政权,他们三人才得到出头的机会。

出头的机会

建文四年,在明朝的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年份,这一年朱棣在李景隆、谷王的内应下,兵不血刃地攻破南京城,推倒建文帝政权,宣布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既然南京城已经攻破,朱棣的下一个目的地,自然就是皇宫。

可就在朱棣前往皇宫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跪在了朱棣的面前,挡住了朱棣的去路,气氛一瞬间变得特别紧张。

朱棣以及他的侍卫死死盯着这个人,毕竟当时南京城刚攻破,城内的局势不明,如果说有建文帝的旧臣刺杀朱棣,并不意外。

就在朱棣准备下令将这个人捉拿的时候,这个人开口了,询问朱棣,是先到皇宫继位,还是先去祭陵?朱棣大吃一惊。

原来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虽然实际上是造反,但明面上却并非造反,因为他打出来的旗号是“奉太祖遗命,清军侧”。

当年朱元璋为了防止朝中有奸臣作乱,规定藩王在危机时刻接收到皇帝的密信,可以自己出兵勤王,也可以联合其他的藩王出兵勤王。

如果说朱棣直接前往皇宫,那么就坐实了他是造反的事实。如果说朱棣前往皇陵祭拜朱元璋,那么就能够向世人说明他的的确确是清君侧,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朱棣在前往皇陵祭拜朱元璋的同时,记住了这个挡住自己路的人的名字——杨荣。而杨荣的命运也就此改变,随着朱棣的继位,他位列内阁,成为首届内阁七位成员中的一位(内阁制度是朱棣开创的)。

相比于杨荣的出头机会,杨溥出头的机会比较奇葩。杨溥是公开且铁打的太子党官员,早在永乐元年,也就是朱棣继位的第一年,他就被朱棣派到太子府当属官。

在这期间,杨溥平平无奇,并没有做过什么出色的事情,一、不像杨荣一样在朱棣的身边当秘书,二、不像杨士奇一样通过语言艺术多次力挽狂澜,只是充当一个本本分分的官员。

直到永乐十二年的“东宫迎驾事件”发生,他的命运才发生改变。

所谓“东宫迎驾事件”,就是朱棣从北方打仗回来,原本以为朱高炽会率领着百官迎接他,结果只看到了在场的礼仪,没有看到朱高炽与百官,因此大怒,认为朱高炽轻视他。

当即将一大批的太子党关入诏狱当中,身为洗马的杨溥就在其中。

杨溥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到了诏狱当中,要么怨声载道,要么浑浑噩噩,而他呢?整天在诏狱当中读书,这一读就是十年。

正是这个举动,保住了他的性命,致使朱棣认定他是一个人才,命令锦衣卫指挥使必须保住他的性命,报效日后的皇帝。

杨溥为了朱高炽坐了十年的诏狱,只要朱高炽是个人,在日后继位之后,都不会亏待杨溥。随着朱高炽的继位,杨溥也与杨荣、杨士奇一样,位列内阁。

杨士奇出头的机会与杨荣、杨溥的都不一样,杨荣、杨溥多多少少都有点机遇在里面,而杨士奇就是单纯的靠学识。在朱棣继位的第一年,他就因为工作出色,从而进入内阁。

“三杨”的特长

在“三杨”当中以杨荣的特长最为出色,如果说在永乐年间“三杨”当中最受重用的是哪位,那么必然是杨荣。

杨士奇虽然也与杨荣一样,在内阁中工作,但论重用程度远远不及荣,因为朱棣将杨荣当成贴身秘书来用。

在永乐一朝的战事决策会上,基本上都会有杨荣影子。而只要朱棣出征,杨荣必然跟在身旁,随君出征。

以朱棣的精明程度而言(靠造反起家),不可能莫名其妙的重用一个人,而且这一重用就是一辈子。杨荣能够成为朱棣的贴身秘书,主要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

在朱棣统治时期,蒙古部落时不时的就在边境骚扰。一天晚上,朱棣接收到宁夏的紧急军情,宁夏守将声称自己受到了蒙古军队的围攻,希望朱棣能够给予增援。

朱棣虽然身为皇帝,但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也得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参谋,而恰巧那一天晚上内阁值班的人是杨荣。

朱棣找到杨荣,杨荣一脸无所谓的表示不需要出兵,只需要等一会儿,解围的奏报就会送来。朱棣十分不解,询问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杨荣解释宁夏,时不时的就受到蒙古的骚扰,士兵一个个骁勇善战,再加上宁夏城池坚固,任凭蒙古军队怎么样围攻,都会安然无恙。

朱棣半信半疑,毕竟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只是一个书生,哪里上过战场,但还是选择相信。果不其然,在此之后,朱棣收到了胜利的奏报。

在战场上,最缺的就是杨荣这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军情的人,于是朱棣将他编入军队,成为自己的贴身秘书,甚至将军队中最重要的东西印信交由他保管。

杨荣利用他的身份做了一件令朱高炽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由于朱棣病逝在外(榆木川),如果病逝的消息一旦走漏,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汉王朱高煦,就会做出行动。

到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安定因素,所以杨荣选择隐瞒朱棣病逝的消息,秘密回京,向朱高炽报告朱棣病逝的消息,彻底消除了各种不稳定因素。

杨士奇的本事仅次于杨荣,他的特长主要是语言艺术,无论朱棣问的问题有多么的危险,他都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东宫接驾事件之后,朱棣曾经询问过杨士奇,朱高炽到底有没有二心,到底是不是故意的?如果说是一般人,可能由于是太子党的原因,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急急躁躁的回答,朱高炽肯定没有二心,肯定不是故意的。

而杨士奇则把一切都往自己的身上揽,表示朱高炽一直对朱棣孝顺,东宫接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做臣子的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朱高炽承受了骂名。

朱棣并没有那么好糊弄,杨士奇的话说完,他还盯了杨士奇一会儿,直到杨士奇并没有透露出惧色,朱棣才慢慢释怀东宫迎驾事件。

由于东宫迎驾事件,太子党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作为直接得利者的朱高煦不可一世,经常在各种公开场合说自己像李世民。

要知道,李世民是通过杀兄逼父的方式登上皇位的,他敢说这种话无非是找死,更何况他的父亲是朱棣。

朱棣找到杨士奇、还有蹇义(一样是太子党),询问他们有没有听到汉王朱高煦的不法事迹。蹇义不敢回答,害怕这是朱棣给他们挖的坑,而杨士奇则回答。

他和蹇义都在东宫当官,别人看他们是太子党,就算汉王有什么不法的事情,也不会跟他们说,但是之前两次封汉王到别的地方就藩,汉王都不肯,现如今要迁都了,汉王却要求留在南京,希望能够慎重考虑一下。

这些话,加上朱高煦之前的所作所为,直接将朱高煦打入低谷。

南京身为龙盘虎踞之地,而且附近有着江浙这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如果朱棣百年之后,朱高煦占领南京,拿下江浙,向北京发起进攻,到时候必将酿成兄弟相残,国家大乱的悲剧。

杨士奇的话提醒了朱棣,朱棣强行命令朱高煦到山东乐安就藩,处于北京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敢动,分分钟钟就能够收拾。

什么叫语言艺术?杨士奇就叫语言艺术。

杨溥与杨荣、杨士奇相比,黯然失色,并没有什么特长。如果硬要说特长的话,高尚的品德应该也算得上是特长。

杨溥虽然身居高位,名列内阁,但是对待任何官员都能够保持一个君子该有的风度。

走在路上碰到同僚都会主动打招呼,从来不会仗着自己是阁臣的身份嚣张跋扈,而且杨溥从来不大声嚷嚷,就算别人对他大声嚷嚷,他也不对别人大声嚷嚷。

结语

成就“三杨”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碰上了英明的皇帝,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或者朱瞻基,无一例外都是明君。正是因此,朱棣才能够开创出“永乐盛世”,朱高炽、朱曕基才能够开创出“仁宣之治”,如果没有碰上明君,“三杨”的才华再高,也是白搭。

明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