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石家庄居住习俗(2)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安装门窗

  对门窗扇安装整理也是装修的一项内容。因为新房的门窗框大都在垒墙之初安装,故主体完成后首先要安装门扇。一般人家都使用厚木板门,分两扇,厚1.5寸左右。两个门扇相加的宽度不可低于3尺3寸。门扇向外一面的中间部位钉有铁环锁钥;向里一面的中间或偏下部位设置木门闩。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要在堂屋门上安装简约的风门(镶板,上半部为方格窗式),单扇,向外开启。如果新房的窗户已经预装完毕,这时要检查其平整度,有被压弓、压裂现象出现,要及时采取措施校正;有安放不稳的要通过挤楔、抹灰等方法进行加固。老式的窗户基本上都是本棂方格窗,一般规格是4×5尺大小;也有花格木窗及“翻天窗”或“支撑窗”等,但一般仅限于少数有钱的大户,数量很小。门窗安装的扫尾工作完成后,有的用墨汁涂黑一下门框,用大黄粉涂一下门扇,这项工作就算彻底完成了。

  20世纪80年代后,老式门窗基本被淘汰,新房差不多都使用西式门窗:薄镶板门,对开扇玻璃窗,而且门窗面积越来越大,并且门上也附带顶窗或偏窗。窗户也由两扇发展为三扇、四扇、五扇等,使得整个阳面墙几乎都被门窗所占,采光效果大为增强。现在门窗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由一般木料到松木再用铝合金材料,时下一部分人又开始使用塑钢门窗。门窗的安装方式也由随瓦作垒地变成了预留空口,最后安装。

  过去人们对室内地面的处理都很简略,用打坯的“杵子”,有的叫“碡子”(即在8寸左右的方底或圆底石臼上安有一个长丁字木手炳的工具)或小木夯,把地面砸实行了。有钱人家普遍都漫一层“八砖”(方砖)。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各地对住房的装修已必不可少。不少外墙用水泥、水刷石、瓷砖甚至大理石包装起来。内墙在白灰(掺麻刀或玻璃纤维)抹光或水泥压光之后,再用涂料涂刷,有的则刮仿瓷涂料。富裕农村或城镇的不少人家,尤其是盖楼房的人家,还要贴壁纸或进行木装修。新房都是水泥、瓷砖或水磨石地面,部分楼房铺装的是木制地板。屋内的房顶也要用石膏板等吊顶或制作灯池、灯饰。屋内墙壁要装饰壁灯、壁画、条幅、博石架等。

  睡炕、锅灶

  在室内设施上,过去最基本的就是火炕、锅灶。以北正房为例,火炕都盘在东、西卧室的南面,高度以一立坯(1尺2左右)加一横坯(20公分左右)为概数,基本上就是在坐炕时,膝盖以下的小腿高度同火炕高度持平。火炕的长度是整个房间的东西长度,宽度不定,以能横躺休息为准则。因为炕里留有烟道,故人们常以留几个烟道为宽度单位,叫“几洞炕”如“八洞炕”就是内有八条烟道。烟道通过炕东(西)南角处的洞口同小山墙外面的灶台相通,只要烧火做饭,炊烟便通过火炕中的烟道经东(西)南角处进入南山墙中预留的烟囱道。由房顶的烟囱排出。这样,既可以使烟气能够及时排出,又可以保持火炕在饭后的温热不潮,对冬季睡觉尤好。过去的火炕都是用土坯来盘,下边用大坯支插烟道,上面用薄炕面坯平铺,最后用滑秸泥抹平整。正定的滹沱河南岸村镇,因为堂屋不垒锅灶,所以火炕的东等县(西)南角也没有通过小山道的火道。但是在火炕的北边都留一个火口,平时,主要是冬季烧梆子秸等热炕取暖。也有一部分地区,并不在堂屋盘灶台,而是在“厦架房“的阳面外靠两边盘灶,再通过山墙与屋里的火炉连接。在井陉等地区的窑洞内,则在炕在根下盘一不足半尺的小锅台不用风箱),上置洗脸盆大小的铁锅,用于做饭和冬季热炕。

  在石家庄各县多数村镇,锅灶都是用力在一进堂屋门的两侧贴墙角处,有用砖垒的,也有用坯垒的,高度和大小根据铁锅的大小来决定。一般用五印锅、六印锅的比较多。锅台的外侧底部中间留有小风口。用于安插风箱的风嘴,抽拉风箱鼓风。锅台的前方有火道穿墙与内室的火炕相通,借以排烟和热炕。正定县的滹沱河南岸村庄则不顾上房盘锅灶,而是在厢房等处另设厨房盘灶做饭。

  由于石家庄各地普遍存在“四破五”(在四间房的地盘上设计成五间房,以求居中对称)的房俗,所以就以居中一间为掌屋,充作过厅和厨房。人们信守东为大的古训,故堂屋东侧一间为房上屋,由家庭中的最大长辈居住;其次是堂屋西侧第一间,为上房次上屋,由次辈居住,再次是东厢房、西厢房。南房一般作牲口棚、碾(磨)棚或帮工住房等用途。一些比较大的宅院要分两进、三进甚至更多,这种情况以最后院正房为上。在山区的窑洞里,以正冲大门的一间为上房。如不居中,则以其左为上,由最大长辈居住。

  目前,因为家庭经济实力和审美意识的增强,人们普遍对平房和楼方布局进行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重要调整:新增或加大原来堂屋的面积,作为客厅使用(过去滹沱河南岸地区就有把两间屋合成一间大堂屋的习俗),用于迎来送往和红白喜事的活动场地,这种情况在过去并不是很多。

  室内陈设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中的富裕户,居室内多布置成套的立橱(一般是两个立橱一个橱楔,三个配套的橱顶箱),立橱前面是立柜;还有迎门橱、炕橱、方登、条登、洗脸盆架、火盆架等。在迎门橱布置有梳妆镜、梳头匣、掸瓶、茶盘、茶壶、茶碗等。靠迎门橱上挂中堂画和条幅。堂屋内靠北墙布置有方桌、太师椅、条几,靠方桌的墙壁上挂中堂画和条幅。少数大地主和巨商有专门客厅,摆设更加豪华,有名贵瓷器金银器皿和玩物等。

  一般农户没有成套家俱,在只居室内摆一个立橱、一个迎门橱、一个坐柜,俗称“半套家俱”。穷苦农民的居室内,只有简单的破旧家俱,有的甚至一件家俱也没有,在放迎门橱的地方垒一个土台,以备放灯盏之用。

  新中国建立后一个时期内,农民居室的摆设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城镇和农村中才出现了用人造板做的新式立柜、酒柜、高低柜、写字台等。80年代,祖祖辈辈住土屋、睡土炕、坐蒲墩的现象彻底改变,新式家俱普及,组合家俱流行,沙发、茶几、圆桌、折叠椅、双人床、席梦思床等进入普通百姓家。一些集镇和其他工副业较发达的村庄,不少户室内摆放了洗衣机、电风扇,甚至电冰箱。为了不让传统的锅灶熏坏漂亮的住房和高档家具,许多家庭另盖了厨房,睡上床铺,有的还安装上土暖气,撤去了冬季室内取暖的煤火炉子。

  为了美化居室,20世纪80年代许多家庭中堂画已改为布轴画,墙壁上布置带框的玻璃画,少数人家有墙上镶嵌了瓷砖壁画,不少家庭摆设塑料盆景。

  照明

  旧时,农村多用豆油、棉油、蓖麻油灯照明,灯头如火,灯光昏暗,少数富户用蜡烛照明,民国期间,随着“美孚牌煤油”的传入,少数富户或工商业者开始用煤油灯(分罩子灯、保险灯、提灯等)。演戏或集会用汽灯。

  解放前,个别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有了工业用发电机,除作动力外,也用电灯照明。1947年辛集等地还建了火力发电厂,机关、工厂、学校开始用电灯照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农村先后都办了电,80年代电灯照明基本普及。不少家庭很重视灯饰,有的装了灯池,有的安了壁灯、顶灯、台灯。

  神位摆放

  受封建传统文化影响,农民的敬神求吉思想十分严重,不少家庭通过一定形式供奉各路“神仙”:土地神,供在一进家大门的影壁墙上;没有影壁墙的就供在门左侧内墙上。天地神,供在上方堂屋门左侧外墙中部(盖房时预留神龛或直接在此贴纸像)。全神(集各路仙道的名、像于一龛)、观音,供奉于堂屋东北角处。财神,因受传统的金银不露白思想影响,一般放在里屋的东北角等处。关公神,供奉在堂屋东北角一人高的后山墙上的的神龛里,或专门制作的架板上。灶神,贴在灶台正上方的山墙上。门神,过年时贴在堂屋的门扇正面。信奉神道的人家,在过年过节或平时的初一、十五等时间,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要焚香敬拜。现在这种传统的供奉仪式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上一篇:石家庄服饰习俗
下一篇:正定服务演变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