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美艺资讯 > 正文
美艺资讯
著名书法家刘正成懂书法的人比懂画的少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佚名    类别:美艺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自从上周六的开幕盛况后,岁月画廊在昨日依然宾客满堂。画廊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昨天上午9点刚过就到了画廊,“因为每天是9点半开门,下午5点半结束。我9点10分赶到画廊的时候,发现门口竟然都等了几十个来看展的观众了。虽然没到正式开门的时间,我还是让他们都进去了。大伙儿喜欢艺术,这必须鼓励。”据悉,不少家长都带来了孩子,让他们早早地接触艺术。

  此次展览上,油画和国画作品占去了大半壁江山,而版画、书法和雕塑则属于“小众群体”。继著名版画家李焕民感叹“版画遇冷”后,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他的书法对联“小留诗客三杯酒,试看山园几处花”此次参加了岁月画廊的展览。

  刘正成告诉记者:书法艺术在经历过宋元时代的繁荣高峰后,到现代确实有所衰落,但在民间依然有大批忠实的爱好者。“另外,懂书法的人比懂画的人相对少些,不容易看出高低,因此画廊的作用就格外重要———要能做到凭标价就让人知道这书法的价值。”

  今年已64岁的刘正成,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境贫寒的他,高中失学后在家帮忙做小生意。在这段失意的日子里,一本赵孟頫的小楷让刘正成与书法结缘,也令他认识了自己书法生涯里的第一位导师李灏。李灏赠送他的《淳化阁帖》残本,则令刘正成醉心于狂草。

  经过多年苦练,刘正成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追捧。1985年,他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长期任副秘书长,现任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出,他还曾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等多部书籍,并成功组织了第二届到第八届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这对中国书法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刘正成不仅着力在自己的书法艺术中,也非常关注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与革新。他还同时热爱文学艺术,曾任大型文学杂志《人世间》的副主编,出版了多部历史小说。事实上,在采访中,刘正成特地对记者强调:书法强调学问、性情和笔墨趣味的融合,与文学尤其密不可分的,优秀的书法家大多也是出色的文学家。“像是前不久刚刚拍出了中国艺术品全球最高价的《砥柱铭》,它的作者黄庭坚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大词人。”

  据刘正成透露,如今在中国的山东、甘肃和浙江等地,因为文化传统等原因,对书法还很推崇。“甘肃有个很穷的县,人口不过几万,却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书法对联,民风古朴,很让我感动。”至于对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刘正成还是比较乐观:“日本上世纪经济腾飞的时候,书法市场也非常热。中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重视只会增强,我相信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一定也会随之发展。”

  马识途 透出岁月打磨的历练与沧桑

  今年已96岁高龄的四川著名书法家马识途,此次也有一幅书法作品参展,透出岁月打磨的历练与沧桑。

  生于上世纪初的马识途,和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一样,都曾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志士。原本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他,为了立身救国,离开家乡重庆,远走京沪求学。

  马识途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少年时代他听过鲁迅先生的讲演,师从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烈士成为了他写作的动力。马识途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厚重的革命记录史,记录了革命时期的一张张鲜明深刻的面孔与一步步艰难革命的历程。

  经历了革命峥嵘岁月的沉淀,吸纳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马识途的书法有着与普通书法家不同的体悟。6岁就学习书法描红的他,先是学习颜体,后来专攻隶书,揣摩了很多古碑名帖。马识途的书法作品朴拙凝重,气韵跌宕有力,透出岁月打磨的历练与沧桑。如今,耄耋之年的马识途仍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都在自己家中的“未悔斋”练习书法并写作。

  朱成 东方视觉与西方听觉的完美结合

  对于成都市民们来说,建筑家朱成的名字应该很熟悉———成都皇城老妈总店及其雕塑作品《万户千门》就是他的杰作。2000年,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底层中央大厅,朱成的雕塑近作《天机》更令人惊叹:铝合金、镍白铜、钢索装置而成的硕大织机在灯光下通透着迷幻且震撼的红色,大厅空间被红色织锦连接洗染着,带领观者从后工业的物质时代回到历史长河之中。

  朱成的雕像不但具有东方视觉系,也有西方听觉文化现代因素。尤其是他的作品如《风》《宵》《穹》《云》《旦》《逝》等。这些作品都以非常抽象的单词命名,但就作品的素材形式看却是非常具象,且有着明显的绘画性,既求立体的面的效果,又求古朴凝重而不失活泼的穿凿。这位出生在成都的艺术家,对家乡四川有着深深的眷恋与热爱,相比“雕塑家”而言,朱成更愿意被称为“公共艺术家”———在今年“5·12”汶川地震悼念之际,朱成还亲自前往北川擂鼓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有趣的泥塑课,用一块简单的陶泥,教给了孩子们雕塑的真谛与意义。

  王岳川 文化书法,灵秀飘逸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王岳川是位博学多才的儒雅学者,也是坚持文化书法的飘逸书法家。他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输出书法文化精神。

  王岳川在我国澳门与日本均办过书法展,其展出的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诸体俱备,形式有对联、中堂、条幅、横披、匾额、斗方、扇面、手卷、笺札等。他还曾著有《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等多部著作。王岳川擅长模仿王羲之、王献之的行草,书法作品灵秀、飘逸、豪宕。

  本报记者 乔雪阳 实习生 汪洁淼 为您报道

美艺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