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中华茶道 > 茶艺茶道 > 正文
康熙题茶与碧螺春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茶艺茶道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洞庭东山位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太湖万顷碧水,烟疲浩渺,云雾缭绕。与东山相对,有座洞庭西山,是屹立在太湖的小岛,相传是吴王夫差与西施的避署胜地。洞庭二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是旅游的胜地,也是植物生长的福地。

洞庭产茶,历史悠久,名声却不大。《茶经》载苏州洞庭山产茶,但质地相当差到宋代,那儿有个水月院,院里的和尚善于种茶、制茶,号称“水月茶”,“颇为吴人所贵”,总算跨入地方名茶之列。

碧螺春的由来,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据说洞庭东山有座碧螺峰,石壁里生长着几棵野茶树。每年春天,当地百姓背着茶筐前来采摘,炒制饮用,数十年如此,也不见有何异状。康熙朝的某一年,到了摘茶时节,老百姓又来采茶,看见茶叶长得特别茂盛,大家一个劲地采,采多了筐装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怀里。没想到茶受到体内热气蒸熏,突然散发出浓烈的异香,采茶者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吓杀人香!”意思是香到极点了。于是,这茶便叫做“吓杀人香”。从此,每逢采茶时节,当地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沐浴更衣,倾家出动,不带竹筐,将茶采下置于怀中,回家加以精制。有个叫朱元正的当地人,特别精于制作此茶,他家生产的“吓杀人香”,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白银。

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下巡视,巡抚宋荦张罗着迎接圣驾。宋荦是著名诗人,精于书画,也善于品茗。他深知康熙不喜铺张,眼下正是仲春时节,便令手下去买“吓杀人香”,而且指明要朱元正家的。康熙来到太湖,欣赏洞庭东山的秀丽风光,宋荦便进献了“吓杀人香”。康熙帝只见此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煞是可爱。冲泡出来,恰似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品饮下来,更觉鲜爽生津,滋味殊佳。康熙便问此茶何名。宋荦奏曰:“此乃当地生产,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称之为吓杀人香”。康熙有点闹不明白,宋荦解释说,就是香极了的意思。康熙说:“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即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见清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

碧螺春的名号就由此而来。从此,地方大吏,每逢春季,必定采办,以进献圣上,而他们自己“亦不能多得”。

《柳南随笔》的记载,虽难视信史,总算是事出有因。后来,人们又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为碧螺春增光添彩。1924年,徐珂的《可言》记下了有关传闻:相传碧螺春不用火焙,采后以薄纸裹之,放于女郎胸前,等干了取出泡饮,所以虽纤芽细粒,而无焦卷之患。山舟学士梁同书写了一首《谢人惠碧螺春》诗云:

此茶自昔知者希,

精气不关火焙足。

蛾眉十五来摘时,

一抹酥胸蒸绿玉。

纤褂不惜春雨干,

满真成乳花馥。

中国文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而且,以香艳诗句写茶事,也有点出人意外,但不管怎么说,碧螺春是出尽了风头。碧螺春也并非浪得虚名,它以纤细条,螺旋形,毛茸茸,花果香而著称

茶艺茶道推荐


中华茶道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