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798,被逼出走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李健亚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798拆身穿一套中式服装,手撑一把阴阳伞,站在一个写着“CHINA·拆那”的八卦内,自2009年12月29日启动的“暖冬”计划,黄锐都会以798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每一次抗议活动之中,声援北京朝阳区的艺术家们。

此时,距离黄锐撤出798已经2年多。吊诡的是,当年为维权,黄锐退出了798。

维权,似乎成了艺术家的一种命定。即使如798这般全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区,在成长过程中,依旧屡次遭遇拆迁风波。只不过幸运的是,798凭借在国内外取得的声望而受到重视,被保护了下来。

然而,在商业、名利各种纷争的卷席之下,艺术还是与798渐行渐远。隐藏的纠纷一触即发,地价的上涨,画廊、酒吧不断涌入,让798艺术创作的空间几近全无。而2009年的那场金融风暴,更是直接将许多画廊“逼”走。

短暂的胜利

2007年12月19日,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李象群,看到一则消息后,“欣喜若狂”。

那天,798工厂被列入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公布的《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中,至此798摆脱了多年来盛传被拆迁的传闻。

追溯798艺术区的发展,可以从“现代书店”老板罗伯特2002年入驻开始。那时,罗伯特以0.65元/平方米/天的租金,租下了798工厂区的回民食堂。事实上,早在罗伯特之前就有文化人入驻798。1998年,中央美院雕塑系就在此租借空间创作了一幅卢沟桥的浮雕,工作完成之后就走了。

不过,从罗伯特开始,798有了气场。此后,艺术家黄锐、李象群、李松松、肖鲁等也看中了798厂房+艺术的独特氛围,涌到这里。到了2003年四五月份,798初具艺术区雏形。

798工厂内,包豪斯建筑风格突出,工业与艺术相得益彰。李象群分析说,“以前艺术家比较集中的地方,像宋庄等地位置比较偏远,而且属于内向型的,相比之下,798是开放和外向的,是展示给大家看的,所以能留得住艺术家们。”

“七星集团一开始把厂房廉价地租给我们,是对闲置厂房的一种利用。”李象群回忆说。事实上,798成为艺术园区,并不是规划中的事,由此便有了2004年798拆迁风波。

2004年,是北京房价高速上涨的起点,四环内的楼盘售价翻了一番。在此带动下,七星集团准备将798工厂出售,引进开发商建公寓。这个传闻,让已经聚集在798工厂内的艺术家们很紧张。

此时,身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正好要去参加北京市两会,就代表200多位艺术家递交了一个提案——《保留一个老工业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区》,建议暂停计划中的大规模拆建行为。

与此同时,在黄锐、徐勇等人牵头组织下,艺术家们不断用艺术活动,“再造798”、“第一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等等,为798增加艺术园区的价码,让其由一个德国包豪斯厂房华丽转身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镇,直至世界知晓。

这一艺术家特有的维权行为,显然结出了善果。2006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报告中明确了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方向。一时间,搞研发、要合作的都涌进798。

此次的成功,也让李象群认识到人大代表还是颇能起些作用。他说,自己最初还挺不愿意当这个人大代表,“当时还没意识到社会责任。”

2007年,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公布,更是让798有了一保护伞。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曾明确指出,凡列入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建筑,原则上不得拆除。建筑工程选址,应该避开优秀近现代建筑。确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开的,应当对优秀近现代建筑采取迁移异地等保护措施。

“有利的方面是,798是个城市空间,进入保护名录后,这个正在呼吸的空间得以存在。”艺术家黄锐说,50年来,已经有两代人生活在那里,现在由于列入保护名录,798作为确定主题形态得以保存,对于城市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