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明朝 > 正文
唐朝百姓是如何过春节的?与现代春节有什么区别?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明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在从古至今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春节始终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唐朝时期的春节是怎么度过的呢?和现代春节有什么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过年包含着人们驱除鬼怪妖孽、保平安祈祥瑞的心愿,而“驱傩(nuó)”正是集中体现了这个作用的一种仪式。

在古代长安城的除夕夜里,经常会碰到街上的驱傩大队,这种形式在古代延续了上千年,即使到了近现代,在我国的一些乡村里仍然还有类似的活动。

通常前面有一对男女,分别戴着老翁、老婆婆的面具领舞,他俩的角色叫傩翁、傩母,围在他俩身旁身后的,有千儿八百个戴小孩子面具的,叫护僮侲(zhèn)子。

其他的人就是戴着各种鬼怪面具,当反面角色。大家边走边跳边吹拉弹唱,大部分人以凑热闹起哄为主,前面专业领舞的有歌词,大多是描写正义人类如何驱除鬼怪。

唐朝时还没有出现带火药的鞭炮,因此,那时候放鞭炮时,小孩子们会往火堆里扔竹竿儿。而竹竿儿中间有空气,被火燃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听起来和我们今天放鞭炮的声音相似。

子时一到,在这辞旧迎新的一刻,街上钟鼓齐鸣。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

互相拜年的话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恭喜发财”,唐朝简单的拜年话通常是“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等等,不过,在唐朝是没有压岁钱的。

唐朝的大年初一叫元日,也可以叫元旦,但是和现在公历一月一日的元旦涵义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天的清晨,人们会在院子里立一根很长很长的竹木杆,底部埋在土里,竿顶上悬着纸或布做的长条形旗子,用来祈福祈长命。

同时也会用桃树枝干削成一对木片,一般涂成红色,挂在大门两边,据说有辟邪的作用。每年大年初一都会摘下旧的换上新的。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重新再刷一遍。

据敦煌出土的文字资料记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出现了贴在大门两边的对偶连句。

元日要喝几种过年专用饮品,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zhú)、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bá qiā)七种药材混合制成。另一种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树叶浸泡的酒。喝这两种酒寓意着人们能够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在唐朝,过年还会吃五辛盘和胶牙饧(xíng)。五辛盘里有五种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tái)、胡荽(suī)(北方人叫芫[yán]荽或香菜),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

胶牙饧大致就像今天的麦芽糖,古人用大麦、小麦或糯米制出来的甜片,比较黏软。吃这个一方面考验老人的牙齿坚固程度;另一方面是祝愿老人牙齿永不脱落,长生不老。

一个个半月形状的饺子在唐朝叫“汤中牢丸”,面皮里面包着各种馅儿,真是叫人垂涎三尺。

以上便是唐朝普通百姓过年的方式,如果你对唐朝春节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是有补充,欢迎评论探讨。

明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