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宋朝 > 正文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乌台诗案是怎么结束的?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宋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乌台诗案发生在宋神宗赵顼统治时期,而此案的受害人就是苏轼。那么乌台诗案是怎么发生的呢?乌台诗案中的诗又是哪首诗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乌台诗案的发生,主要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苏轼有关,苏轼家的基因是真好,一家之中出了三个著名的词人,还都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一个便是苏轼的父亲苏洵,第二个是苏轼他自己,第三个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一生的经历可以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形容,不过难得的是,苏轼并没有受到这些复杂经历的影响,依然保持着宽容大度,爱好美食的品性。

苏轼第一次进京考试时,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独自一个去考试,苏轼是和父亲苏洵,还有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考试的,当时担任主考官的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另外还有一个小试官梅尧臣, 梅尧臣虽然没有欧阳修和苏轼有名,但是也是当时在文坛上排的上的人物,这两位考官,都致力于诗文的革新,苏轼考卷内容的文风是洒脱豪迈的,这种文风在当时并不多见,因此苏轼的文风令欧阳修和梅尧臣眼前一亮。

尤其是欧阳修对苏轼更是十分赏识,称赞他以后的文章,必定独步天下,因为有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称赞,使得苏轼很快便声名鹊起,每当苏轼有新作品发布的时候,必定传遍京城,连带着他的父亲苏洵也一起名满京城。

正当父亲苏洵和儿子苏轼在京城想要大展身手之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在京城大展身手,急匆匆的赶回家乡,因为苏轼和苏辙的母亲因病去世了。

父亲苏洵在接到妻子去世的消息后,连忙带着两个儿子,赶回家乡奔丧,按照制度,苏轼和苏辙作为儿子,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很快守孝期满,父亲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再次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皆都考中,苏轼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苏辙则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而父亲苏洵与两个儿子不同,他是由当时的宰相韩琦推荐,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后来又成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不过苏洵只当了五年的官,后来因病去世了。

父亲苏洵的去世,也暂时中断了两个儿子的仕途,苏轼和苏辙需要处理父亲苏洵的丧事,之后扶着灵柩返回家乡,守孝三年,这短短的三年,朝中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苏轼和苏辙在回到朝中的时候,朝中的环境已经跟之前的有所不同,因为此时在朝廷中出任宰相的人,变成了革新派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同样也是一个正面人物,只不过与当时的欧阳修和苏轼,以及苏辙这三人的政见不合。

欧阳修就是因为反对宰相王安石的变法,受到宰相王安石的排挤,只能暂时从朝中退出,回到家中休养,苏辙经过实际调查后,看到宰相王安石所实行的青苗法,并不可行,于是便给宰相王安石写信,竭力劝阻宰相王安石停止青苗法的实行。

宰相王安石此时实行变法的势头正猛,加上也急于证明变法的成果,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因此王安石在看到苏辙写给他的信后,十分生气,于是就把苏辙贬到了河南府做官。

苏辙和苏轼的兄弟之情实在是令人羡慕,看到弟弟苏辙贬官之后,苏轼自然气不过,后来苏轼向宋神宗赵顼谈论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是向着宰相王安石这边的。

苏轼谈论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自然是招来了朝中其他大臣的攻击,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宰相王安石,因为受到宰相王安石的排挤,在京城肯定是混不下去了。

于是苏轼不得不向朝廷请求将自己外放,苏轼的这一请求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苏轼之后,前往杭州任职,出任杭州通判一职,之后苏轼又被先后调往密州,徐州和湖州,出任知州一职位。

苏轼在地方任职时,勤于政务,革新除弊,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同时也做出了政绩,苏轼在湖州最初担任知州时,给宋神宗赵顼上了一封湖州谢表,本来这就是一份普普通通,带有一些个人色彩的谢表,由于被朝廷的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利用其中的文字,并加以曲解。

给苏轼带来了麻烦,由此也正式揭开了乌台诗案的序幕,朝中的大臣们不光在苏轼的这一篇文章里挑苏轼的毛病,从苏轼很多的作品中挑出很多文字,借机污蔑苏轼藐视朝廷,对当今皇上不忠。

宋神宗赵顼在看到此情况后,自然十分生气,于是命御史台的吏卒逮捕,仅仅才担任三个月的湖州知州苏轼,押往京城,此案牵连的人数达到十多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弟弟苏辙。

御史台周围因为高大的树木,引得乌鸦经常在此驻足停留,因此也被称为乌台,加上苏轼被挑毛病的大部分都是他的诗词,而苏轼又是被御史台的人所告发并且逮捕的,因此这个事件,也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之后的一段时光是在牢狱之中度过的,这段时光也是苏轼人生中最为低谷的时期,弟弟苏辙虽然受到牵连,但是没有入狱,只是被贬到黄州团练副使,弟弟苏辙一直向宋神宗赵顼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苏轼苏轼赎罪。

不过此时的宋神宗赵顼因为苏轼的事情,还在气头上,因此并没有准苏辙的请求,反倒还将苏辙贬为筠州盐酒税,五年不能升官和调任,不过乌台诗案并没有因此结束。

乌台诗案从审理到判决历经三年,大理寺在审理此案时,发现御史台在审理此案时有很多不妥之处,审理此案的大理寺官员,认为苏轼虽然有错,但罪不致死,应当轻判,而且大理寺还对此案给出了合情合理的判词,让御史台的人挑不出有什么错误之处,只能就此作罢。

最终因为大理寺的在乌台诗案中的轻判,影响了宋神宗赵顼对此案的态度,使得最终苏轼免于一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此乌台诗案就此结束。

苏轼也因为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就此得以跟弟弟苏辙团聚,苏辙和苏轼兄弟二人相聚后,一起游览了周围地区的大江大河,苏辙并没有因为受到哥哥苏轼的牵连而怨恨哥哥,反倒还因为能与哥哥苏轼共患难,而感到高兴,这样深的兄弟之情,真是令人羡慕。

苏轼也正是因为有弟弟苏辙的陪伴,才会能够宽容大度,爱好美食的品性,不过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文风有所改变,过去的文风时豪放且率真的,带有很多的个人色彩。

而在乌台诗案后,苏轼的文风变得含蓄而内敛。经历乌台诗案后的苏轼,虽然在仕途上几经沉浮,苏轼与苏辙均都相伴不弃,彼此作为对方的依靠,两人最终结局都是善终的。

宋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