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城阳60尊宋代泥塑并非文物 出自艺人之手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马正拓 李兵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刘世普老人创作的泥塑。

日前,网上有帖子称青岛城阳的某处老院子里,出土了60尊保存完整的宋代太岁塑像,造型非常逼真,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很短时间内帖子的点击量累计突破万条。记者调查了解到,这60尊泥塑作品实际上是由城阳的一位民间艺人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网上发布的帖子系其亲属一手策划,只为引起社会的关注。

网上热议

青岛出土宋代泥塑


6月15日下午,记者在岛城某论坛里看到了城阳一处老院子挖出宋代塑像的帖子。帖子中称,民间传说天庭每年都会派出一个值年太岁,来掌管该年生人的生死祸福,城阳挖出了60位不同值年太岁的神像。从帖子配发的图片上看,这些造型各异的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该帖刚一露面,就引起了网友极大关注,两个小时内点击率超过千次。有网友回帖称,这一发现再度增添了青岛的文化底蕴;也有网友盛赞创作者的功力深厚,追问具体的发现地点;当然还有网友质疑帖子内容的真实性。记者随后在天涯、猫扑等论坛里也发现了类似内容的帖子,网友的反应更为强烈,甚至有外地网友还发起组团去城阳实地参拜的号召。

记者调查

塑像由城阳艺人创作

尽管帖子里所说的内容活灵活现,并配有图片佐证,但发帖者在各网站使用的网名极为相似,好像一人所为。为了验证帖子所言内容的真伪,记者先后联系了城阳区文化局、城阳区宣传部等,对方均称没有听说过此事。青岛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称,没接到过任何单位或个人挖出宋代文物的上报材料。难道是有人故意制造噱头?由于发帖者没有留下发现地点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一时尚无法判断事件的真伪。

15日下午6时许,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发帖者刘先生。在电话中,他承认这些所谓的宋代塑像其实是现代作品,由一位亲属创作而成。他介绍说,民间关于值年太岁画像的版本很多,亲属依据的是宋代版本,这组值年太岁塑像确实有60尊,此前因为旧村改造,塑像被掩埋在老宅的院子下面,直到近日才挖出。

记者了解到,泥塑的创作者是家住城阳区河套街道尚家沟社区的刘世普老人,如今已年近70岁。老人苦心钻研泥塑技艺近40年,创作出许多作品。眼看这种民间技艺就要失传,刘先生才发帖炮制“善意谎言”,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使泥塑技艺得以保存和传承。

艺人现身

经常抱着泥巴睡着


6月16日一大早,记者前往刘世普老人所在的社区。一打听,周围的村民几乎都认识“泥人刘”,争着给记者指路。据老人回忆,他的母亲是位剪纸艺人,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着迷。20岁左右,他迷上了泥塑,整天从距家七八里外的地方挖来泥土搞创作。他父亲为此很生气,一度将他的泥巴等扔掉。但刘世普痴心不改,仍然坚持搞创作。由于忙于泥塑创作顾不上农活,爱人和儿女们没少埋怨他。周围的邻居也不理解,甚至有人在暗地里叫他“泥疯子”,但刘世普坚持自己的泥塑创作。这一坚持就是将近40年。

后来,家人们看刘世普是真的热爱泥塑创作,就不再干涉他,有时还给他打打下手。家属回忆说,刘世普在创作中,经常会出现抱着泥巴睡着的状况。现在,刘世普的泥塑功底日益深厚,创作出了各种形神兼备的作品,先后为泰山、崂山、天后宫等旅游景点塑造过神像。他创作出的道教塑像,经常被慕名前来的人收藏,他还曾应邀出访韩国。

心愿

盼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我都快70岁了,很想把自己的创作经验传授给一些年轻人。”刘世普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泥塑技艺能传承下去。但他发现,大部分的年轻人对这种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偶尔有人慕名前来求教,也基本上属于心血来潮。

青岛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朱纪表示,民间技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传承的价值。其传承目前主要是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各级财政出资对这些项目进行有效保护。老艺术家们也可以申请成为自己所擅长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会按照级别给老艺人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将技艺传承给年轻人。年轻人主动学习传统技艺也将会得到鼓励。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