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黄果树瀑布的成因演化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黄果树瀑布是世界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也是世界喀斯特地区罕见的巨型瀑布,它位于东经105°41′,北纬25°55′。在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上,河水由北向南,到达黄果树时,河床出现一个大的纵坡裂点形成黄果树瀑布,水流经瀑布后向西绕行一个近似半圆的弧形,弦长500米,向西凸出300米,到达水刮冲以下的螺丝滩头,恢复由北向南的流向。

  瀑布宽81米,高74米。瀑布飞泻入犀牛潭,水流依次经过三道滩、马蹄滩、猪龙潭、油鱼井、锅底凼、湾塘、冒水塘。黄果树大瀑布的形成演化,反映出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喀斯特河段与非喀斯特区域的明显差异。河咀赖下游段为非喀斯特区。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河咀赖上游时,由于喀斯特作用的参与,河水沿喀斯特裂隙下渗,排向裂点坎脚,经河水逐渐下渗溶蚀、冲蚀、磨,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水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时,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下裂点。这种继续发展的结果,使地表河谷最终被废弃变为干谷;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形成落水洞腔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河谷裂点不断向上游推移,造成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现存在于瀑布之下的犀牛潭,是瀑布的冲蚀坑,三道滩、马蹄滩、渔鱼井,三个深潭均是瀑布向上游推移时的历史遗迹,它们都是瀑布演变推移过程中曾经所处位置的残留冲蚀坑。这些深潭的形状大小,深浅不一,说明瀑布后退过程是不均匀的,有时段性。它属典型的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瀑布。据喀斯特发育的三个时期分析,黄果树瀑布在乌江峡谷期时形成。据其具体的演化过程分析,用同期形成的洞穴进行对比,它是在同期洞穴塌落后造成河谷纵向裂点而成,因而可用同期洞穴堆积物绝对年代判断下限,用河谷发育期判定上限,其形成年代为10—50万年。

  黄果树瀑布经过形成和演化,其位置与初期的位置相比,已经后撤到远离初期所在断层破碎带及溶蚀崩塌的严重地带。现存的瀑布壁,高、陡、完整,是逆向坡结构,由坚硬的厚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组成,岩层倾向上游,岩性均一,稳定性良好。

  瀑布壁面上,沉积有广厚的石灰华层,其物理力学强度虽然不大,但能防止水流对基岩表面的溶蚀、冲刷。瀑布壁上钙华的沉积速度快,据测算平均每年沉积厚度达2厘米。

  据中国常用的坝工溢流冲蚀坑计算方法,犀牛潭深17.7米,已能达到安全消耗的深度,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加深扩大的状况,有利于瀑布的稳定。

上一篇:广州传统艺术
下一篇:锦州锡伯族风俗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