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三国 > 正文
曹操有称帝自立的心吗?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三国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曹魏的奠基者。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多写古直悲凉之句的曹孟德,如果没有参与政治,没有成为魏王,那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满腹经纶的文学家。

有人认为他是枭雄,有人认为他是个奸诈的小人,不过论才华,论胆识,汉末乃至三国的那些诸侯们,无一可与之相较者。只不过史书以及话本和小说向来是尊刘贬曹,才导致后人对曹操的印象一直不好。

(一)、一改初心,不复少年模样

在汉末有这么一个青年,他家境殷实,又颇有侠义之风。虽不喜四书五经,但为人机警,很擅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而且,喜欢结交绿林豪杰,最重要的是心里一直有着匡扶汉室的决心。

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笔下的管仲那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人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曹操。

1. 汉之忠臣,货卖帝王家

小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有些纨绔,不能担当大任。只有慧眼识珠的乔玄,一语道中天机"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在那个即将变天的年代里,能够扶正汉室之人,唯有曹操。

凭借着家族势力,曹操很快以孝廉身份入仕。在任期间,他尽职尽责,不像其他靠着关系或者金钱入仕的官员一样,只顾着大肆敛财。他眼见着宦官当政,搞的朝堂乌烟瘴气,弄的民不聊生,很是苦恼。后来当上了济南相,任职期间,大败黄巾军,也有了自己的势力。

当时有很多人找他,希望曹操能够帮助自己拥立新君。但他都坦言拒绝,并驳斥这些人以上犯下,当株连九族。东汉引狼入室,董卓把持朝政,还废了汉少帝,立了献帝。与此同时,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连东汉的帝都洛阳都一炬尽焚。

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加入到了讨董联盟当中,在那些诸侯之中,只有曹操和刘备是真的为汉室着想。

曹操和目光短浅的袁绍兄弟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很看不惯这些人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各怀鬼胎的行为。很快,大家就开始陷入混战,曹操与其分道扬镳。并且,在青州俘获了二三十万的黄巾军,也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军阀。

2. 得荀令君,自此统一北方

荀彧有王佐之才,是大汉的死忠粉。他早年间跟着袁绍,不过很快就和曹操一样,发现此人胸无大志,而且并不是真正扶正汉室之人。荀彧出生在世家大族,忠君爱国是印在他骨子里的。他要选择一个有胆识有魄力,而且和自己有相同志向的人。

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标定在了曹操身上。因为曹孟德在讨伐董卓中,表现出了不凡的风采,也让世人看到了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在曹公最难的时候,荀彧找到了他。曹操听闻荀令君来投,高兴的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大呼"真乃吾之子房矣"。

有了荀彧的帮助,曹操可谓是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还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自此问鼎中原。终究是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忠诚,而曹操低估了荀彧的气节。曹操在稳定以后,还是学着东汉的王莽,主动要求加封九锡。

荀彧竭力劝阻,无济于事。而曹操给了他个空盒子,意为"盒中无果,请君自采(裁)"。不过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篡汉自立,也没有成为王莽。那么,曹操到底有没有篡位野心?他的心里究竟有没有这种想法?可以肯定的说,没有。

(二)、志同道合,操亦为忠汉之臣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生食汉禄,死为汉臣"。荀彧是后世公认的大汉最后一个忠臣。他有别于刘备等人,他们只会利用汉朝的名号,行利己之事。而荀彧选择辅佐曹操,就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恢复汉室的希望。

这至少说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曹操的确是忠于汉室,虽然后来加封了九锡,但是他从未有过篡逆之心,

1. 理想青年,前期绝无二心

曹操早年间在东汉为官,他对那个国家有着很深的感情。尽管灵帝屡次让他失望,不过他还是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改变那个不公的世道。一直到董卓把持朝政,气急败坏的曹操,孤身刺董,散尽家财讨董,就为了给大汉讨还个公道,难道这还不是忠臣吗?

汉献帝本来就是董卓私自行废立之事,而拥立起来的。董卓败亡以后,汉献帝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根本没有人搭理他。只有曹操能够遵从荀彧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好心收留了汉献帝,让他不至于在那堆废墟之中饿死。

曹操想利用献帝的名号,而献帝是想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两人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其他人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一直到此,他的心里还是向往汉室的。

2.梦想破灭,被现实打败

曹操在不断的攻占挞伐之中,愈发觉得汉室根本没有希望。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张,他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不满足于只当个大臣,他想称王。

因为他打江山,用的是自己的军队,也是自己的谋臣,汉家根本就没有提供一点帮助,就那个虚名。更何况,在那个乱世之中,谁会听从皇帝的号令。随着势力壮大,曹操愈发觉得不公平。

他早年间任职于皇帝帐下,那时候的汉朝就已经残破不堪。根本没有理由,再去苦心的维护他。所以,他要与汉朝区别开来。他久握大权,食髓知味,深知汉室已经无药可救。

因此,他迈出了很大的一步,那就是学着王莽加封九锡。荀彧知道,倘若如此,曹家就有了自己的封地,自己的人口,他本人肯定是不会篡汉自立,他的子孙后代,那就未可知了。

所以,荀彧才会百般阻难,最终以死明志,宣誓了他对大汉的忠诚。曹操其实比那些嘴上口口声声的说效忠大汉之人,要光明磊落的多。

而且在官渡大战以后,曹操还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献帝。

(三)、至死不篡,当算守节之人

曹操并不是在乎虚名之人,他到去世的那一天,都没有逼迫献帝禅让。在他的心里,自己还是汉臣,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因为他出生在汉朝,也得过其恩惠,不能成为背叛之人。儿孙自有儿孙福,至于自己去世以后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

1. 纵使天下劝立,也坚决不顺应

袁术早年间就得到了一枚传国玉玺,就敢擅自称帝,最后沦为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挞伐的对象。曹操晚年间态势要远比袁术当年好很多,而且东吴的孙权还上表称臣。《魏略》"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孙权提出让曹操顺应天命,赶紧称帝,而曹操却说,孙权这是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炙烤。他周围的大臣们,也都纷纷上奏,请求曹操自立。"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

曹操仍然对此无动于衷。那时候他已经临近迟暮,又俘获了东吴的支持,局势也已经很明朗了,但是曹操始终没有篡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待下时",如果说早年间是因为诸侯纷争,天下不明,他还想利用献帝的名号去做事,那么到了晚年,天平已经向曹魏靠拢了,如果他有不臣之心,早就宣布废了汉献帝,或者让他禅位了。所以说,曹操一直没有篡位谋逆的野心。

2. 成就曹丕,也是成就自己

自己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若此时称帝,朝中的老臣们就会一直按部就班下去。到了曹丕继位的时候,威望不够,根本压制不住他们。又该当如何分封自己的部下,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而且,曹丕并没有什么功绩,他只有靠着称帝,来震慑天下。

曹操根本不需要称帝,他就已经是皇帝了。虽未皇帝之名,但行使的都是皇帝的权力。如果晚年再来那么一出,当不了几天不说,还有可能会背负千古骂名。如此一来,得不偿失。曹丕称帝,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一番洗牌,而后安插自己的心腹,稳固统治。

而且,曹操也认为时机并不是很成熟。更何况,劝他称帝的建议,是来自老对手孙权。天下刚有平定之意,如若称帝,便很可能会沦为众矢之的。不如等到后世子孙,把基础打的牢固一些,再废汉自立。

更何况,曹操一直是以汉臣自居,他虽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毕竟对其有着很深的感情。实在是不忍心亲手将其推翻。

结语: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总而言之,曹操绝无称帝自立之心。后世一直对其评价不佳,就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先接触的小说或者话本,自然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曹操就是个奸诈无比的小人。

但曹操绝对是东汉末年排在第一位的英雄。他有勇有谋,而且才华过人。时过境迁,他的那些脍炙人口诗篇仍然为后世所称赞。

三国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