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三国 > 正文
襄樊之战中,于禁为何会败的那么惨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三国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困曹魏荆襄战区主帅曹仁于樊城;刚刚败退汉中的曹操派出军中外姓大将第一人左将军于禁率军驰援曹仁,结果关羽水淹七军,于禁七军全军覆没,副将庞德被杀、于禁自己也投降了关羽。

于禁七军一共有多少兵马呢?《三国志-孙权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明确指出于禁麾下有三万兵马,可是这里却有两个疑问:其一,《三国志》记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作为曹操南线主帅的曹仁手中也只有区区几千人而已,于禁哪来的三万兵马?

其二,襄樊之战前,曹操的主力大军一直在汉中和刘备鏖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屯驻居巢远离襄樊前线,整个襄樊一线除了曹仁之外,只有因为侯音叛乱而从汉中调到南阳宛城的徐晃,以及江夏的文聘,除此之外周边并无屯驻一定规模的兵马,那么于禁驰援曹仁,短时间内是如何凑够三万兵马的?他的七军三万兵马又是从何而来?曹操:你忘了青州军,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先来看看于禁此时在哪?樊城危在旦夕、局势如此危急,既然于禁作为第一批援军被派往襄樊前线,那么他势必离襄樊前线并不远,否则根本无法快速赶到!江夏的文聘和宛城的徐晃都各有重任在身,无法分身救援曹仁,于禁又是怎么快速赶到呢?那是因为此时的于禁就在离宛城不远的许都!

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曹操干了一件大事,《三国志》记载:“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曹操对于缺粮的后果可以说是心有余悸,194年的濮阳之战他就因为缺粮差点投奔邺城的袁绍,所以他刚一稳定下来就马上在许都周边屯田。

屯田需要大量的人手,当时天下大乱人口锐减,曹操大规模屯田哪来那么多人?你还别说,当时曹操手中真的就有庞大的人口可以供他驱使,《三国志》记载:“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里说的是192年曹操入主兖州后大败西进的青州黄巾军,多达百万的人口足够曹操屯田用的了。

曹操从中选出了部分精锐组建成了青州军,不过青州军脱胎于黄巾军,军纪实在败坏,不仅屠城(征讨徐州陶谦时),而且还抢劫友军(宛城之战时),曹操为之头疼不已干脆解散了青州军的建制,很大可能是让青州军退出作战部队改为屯田军屯驻许都。

青州军虽然改为半军半农的屯田军,但仍是骄兵悍将,非一般人可以震慑得住,不过恰恰有一人可以镇得住他们,此人就是在宛城之战中狠狠教训了青州军一顿的于禁。

为何说于禁此时在许都屯田,并管辖这支出身于青州军的屯田军呢,216年曹操称魏王后,授予于禁左将军和假节钺,左将军从级别上来说是当时曹操军中职位最高之人,假节钺更是不得了,可以先斩后奏;那么曹操为何要给于禁如此高的地位和权力?

曹操不得不如此,因为许都远离曹操的政治中心邺城,许都不仅有数量庞大的屯田军民,更为关键的是天子汉献帝也在许都!所以曹操只能委派自己信得过的亲信大将镇守许都,曹操自己鞭长莫及,许都又是如此重要,当然要赐给镇守之人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以利于他方便行事。

以当时曹操的军事部署来看,也只有从许都出兵才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赶到襄樊前线,既然驰援曹仁的是于禁,那么镇守许都之人必定是于禁无疑!或许有人说这三万兵马有可能是屯驻许都的常备军,这个可能性不大:首先,从曹仁手中只有区区几千兵马来看,曹操在南线的兵力本来就不足,没理由直接面对关羽的襄樊前线这么少兵力,许都却这么多兵力!

其次,218年宛城守军侯音叛乱时率军平叛的是曹仁,平叛结束后曹操无人可用还把在汉中前线的徐晃调到了宛城,如果许都有这么多常备军,只要于禁从许都出兵就可以了,没必要从战事如此吃紧的汉中前线调回徐晃。

许都的常备军不可能有三万人之多,但是许都有一支战斗力不弱的半军半农的青州屯田军,于禁可以迅速的重新武装这支部队,所以曹操在局势异常严峻、周边军事力量不足的情形下,授命于禁重新武装青州军,开赴襄樊前线驰援曹仁是情理之中的事,考虑到许都仍然要留下相当的兵力以防万一,所以于禁七军三万兵马或许有一半人都是来自青州军。

三国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