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三国 > 正文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 何进和袁绍为什么还请董卓进京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三国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对董卓进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进京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何进和袁绍为何还执意这么做?

公元189年五月,汉灵帝死了。大将军何进掌权,统领京师左右羽林五营士。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也。异母女弟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灵帝,拜进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出为颍川太守。光和三年,贵人立为皇后,征进入,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从履历上看何进出身卑微,因镇压黄巾军有功,以外戚拜为大将军。何进骤掌大权,踌躇满志,想整点政绩出来。他素知中官为天下所疾,十常侍专权乱政,若是能搞定了那帮宦官,可谓功莫大焉。

何大将军杀猪是内行,谋诛宦官这般大事显然是超出他能力之外了,力不能逮。

事有凑巧,何进这边刚想瞌睡那边厢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绍使客张津说进曰:"黄门、常侍秉权日久,又永乐太后与诸常侍专通财利,将军宜整顿天下,为海内除患。"进以为然,遂与绍结谋。———— 《三国志袁绍传》

这时时任大将军掾,中军校尉的袁绍托人来进言,劝何进整顿天下,诛杀宦官。

当时,何进虽掌管左右羽林士,可汉灵帝临死,又另设立了西园八校直属,自称“无上将军”。现在汉灵帝挂了,西园八校尉群龙无首。此时,中军校尉的袁绍主动靠向何进,谋诛宦官,何进大喜,二人一拍即合。

宫外计议已定,还要得到宫内的支持。而此时何太后却不愿诛杀宦官,理由很中肯,“中官统领禁中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

咱家本是南阳屠户,你既掌权,依汉家旧例便可,又何必多生事端呢?

何进难违太后意思,动摇了。

袁绍急眼了,现在箭在弦上,嚷嚷的内外都了解了,你咋就撤了呢?

胁进曰:"今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何为不早决之?事留变生,后机祸至。"《三国志袁绍传》

袁绍于是替何进出了一个损招,密召董卓勒兵进京,欲以胁太后,到时不行也得行。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后汉书·袁绍传》

招董卓进京确实是袁绍的主意,他才是何进幕后的谋主。

因为这个遗祸无穷的骚主意,袁绍可没少挨骂。公孙瓒更是在讨袁时把它列为袁绍的第一条大罪而昭示天下。

当时的有识之士对于这个计谋,也都持否定的意见。

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后汉书·何进传》

魏书曰: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主薄陈琳引用了两个典故,即鹿无虞和掩目捕雀。一则隐喻一群没有经验的人,在没有内行的引导下,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一则嘲笑做事不机密,自欺欺人。陈琳以为诛杀宦官现有的兵力足够了,招外兵进京将会有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造成京城的大乱。

议郎曹操更是高瞻远瞩,直接从国家制度上道出了宦官作乱的缘由。宦官的权力来自王权,如果皇帝授权,那他们就什么都不是。要想治他们的罪,只须在体制上进行变革,取消禁中省,直接剥夺宦官的权力,不就完了嘛。

何进和袁绍不听,执意招董卓勒兵进京。

若说何进没有脑子也就算了,可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怎么会出此下策呢?

一、有前车之鉴,诛杀宦官不得不格外小心。

灵帝刚刚继位时,京师发生了一起外戚谋诛宦官而被反杀的血案,还历历在目。

《 三国演义》开篇讲到,“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 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此事发生在公元168年,当时的情形与何进此时极为相似,都是老皇帝刚死,外戚动手诛杀宦官。可窦武和陈蕃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败得很惨,宗族被诛,到汉末还未能翻案。

袁绍曾专门以此事提醒何进。

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三国志·袁绍传》

袁绍认为,从窦武和陈蕃失败的教训看,京师的羽林五营军士并不可靠。他们生长在京城,素来畏惧权势滔天的宦官集团。窦武兵败就是因为五营军士被中涓王甫诱降,在阵前哗变,窦武失去对军士的控制而兵败,另外刚从凉州回京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不明真相受宦官曹杰矫召包围了大将军府。此消彼长之下,满盘皆输。

所以,袁绍认为招外兵可靠,只要许以封赏,大快人心。

二、当时何进虽是大将军,并不统掌全部兵权。

在黄巾起义后,惊魂未定的汉灵帝受到了刺激,欲亲自掌兵。他在京师五营禁军之外,另立了西园八校精兵。西园八校尉直属皇帝。灵帝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虽然,西园八校归蹇硕指挥,可蹇硕也无调兵权,这点从蹇硕轻易被何进做掉就能看出。西园八校尉是直属于“无上将军”的。现在无上将军挂了,八校也成了八部散兵。

汉灵帝当时一拍脑门建立的军制本身就有很大的隐患。

看西园八校尉的名单,几乎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何进也很难驾驭。除了袁绍、曹操已经明显倒向何进外,其他人在外戚和宦官之间还真不好说。一旦争斗起来,会不会有当年中郎将张奂倒戈的事情发生?难说。

三、当时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权力极大。对内宦官可能劫持皇帝和皇后,对外,他们勾结大臣,势力盘根错节。

连曹操都承认,宦官的势力太大,很难尽诛,只能诛元凶。何进和袁绍要把宦官一锅端,难度可想而知。宦官集团无孔不入,连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母亲舞阳君都与宦官集团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何进极为忌惮。

何进的异父异母弟何苗时拜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亦掌兵权。

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进意更狐疑。——《资治通鉴·何进列传》

何苗劝谏何进,咱们从南阳来,都是杀猪的屠户,依靠这些宦官才得到今天的富贵,不能过河拆桥啊。

何进听了何苗的话心中更是狐疑了。兄弟都不能同心,何进更是感觉没有可信的人了。何进感到京师的局势更复杂了。

四、何进觉得能够驾驭董卓,何进手中有足够的筹码和底牌。

何进和袁绍估计,董卓进京可能会引起一些动乱,这也是他们乐于看到的,但他们自以为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把动乱掌控在一定范围内。正如一个玩火者想让火烧起来,又自以为能掌控火势,一不小心玩大了。

何进为实施计划做了一系列的布置安排。何进于是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

司隶校尉权力极大,负责监察京师及其周边地区,为百官所忌惮。河南尹是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抓住这两个关键位置,洛阳就在完全掌控中。

董卓此时驻军在河东郡,原本汉灵帝诏令董卓交出兵权,改任并州刺史。董卓不甘心,一直驻河东踌躇不前。何进以为此时招董卓进京,可以卖他个人情,救董卓于水火之中,董必感恩。

如董卓怀有异心,何进也有把握反制。

何进为了扩充实力,派遣他的大将军府掾太山人王匡征伐五百强弩兵进京(哈哈,显然是为专门克制某兵种的。)。辟太山人鲍信就任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鲍信前期招募一千多士兵入京。何进并招东郡太守桥瑁领兵屯城皋,武猛都尉丁原带兵到洛阳被任命为执金吾。

看到了吧,何进也可不是只招了董卓一支军进京。董卓兵虽勇,在京城一点花也翻不 起来。

然而,英雄集会,各怀异心,京城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有大将军坐镇,各路英雄也只是想多捞些好处,反叛的心思是断不敢有的。

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此时,大将军何进意外挂了!

宦集团官诱杀了何进。

何大将军明显低估了宦官们的求生意志和战斗决心。宦官们长期在权力斗争的漩涡里打转,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在被逼入绝境时,他们决定绝地反击,撞个鱼死网破。于是,灵帝初年的悲剧再次上演。

大乱后,京师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综合来看,招董卓进京虽然不是什么好意,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何进若在,局面完全不一样。

而眼下三公老迈昏聩,讨黄巾三大中郎将不掌兵要,有能力遏制董卓的只有袁绍了,毕竟袁绍是公认的何进集团的二号人物。官居司隶校尉,手下有中军、虎贲军,还有何进留下的各路人马也愿唯袁绍马首是瞻。

鲍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

从太山招兵回来的鲍信力谏袁绍先除董卓,而袁绍色厉内荏,不敢先发。鲍信带兵回乡,曹操出逃,连袁术也跑路了。

三国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