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汉朝 > 正文
哪三个人、哪三件事改变了韩信的一生?他最后为何会死在吕后手中?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汉朝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做出过杰出贡献。他本是平民,有三个人、三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邦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以布衣之身,持长剑而定天下。他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战必胜、攻必克、伐必取,他不如韩信;安抚百姓、筹措军粮、坐镇后方,他不如萧何。没有“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也就没有大汉江山。可张良也好,萧何也罢,刘邦最不放心的还是韩信。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韩信淮阴人,贫穷而又不注重操行,当不了官,也不会做生意赚钱。只能去别人家中混饭,许多乡邻都讨厌他。没有人能想到,韩信会成为日后的大将军。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第一个人,是南昌亭长的妻子,她教会了韩信——人要有价值。南昌亭长,一开始觉得,韩信不是一般人,就让他在家吃饭。韩信白吃白喝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不满意了,提前将饭菜吃光。韩信回来一看,没有饭了,就气冲冲的离去了。亭长一家态度为何转变?因为,一连数月,他们在韩信身上看不到回报的希望。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第二个人,是河边给人洗衣服的漂母,她告诉韩信——世间有大爱。韩信没饭吃,在河边钓鱼,洗衣服的老婆婆,一连十几天给他饭吃。韩信告诉老婆婆,将来飞黄腾达了,一定重重的回报她。漂母听完,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老婆子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哪里求什么回报”?韩信在漂母的大爱中,觉得自惭形秽,决定离开。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匍匐。

第三个人,是淮阴的屠夫,他告诉韩信——胯下之辱的滋味。亭长的妻子,是个市侩的人,她让韩信明白了谋生的重要性。河边的漂母,是个大爱之人,她的光辉刺激韩信有了志向。胯上的屠夫,是个恶人,他将有了志向的韩信,逼到了名将该走的道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

在这3人的作用下,韩信带着志向,来到了“兵仙”最终的归宿。他先是追随项梁,项梁死后,又做了项羽的郎中。后来,韩信离开项羽,遇到了最后的伯乐——刘邦。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一战定三秦。接着背水一战,连灭赵国、齐国。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项羽乌江自刎。齐王韩信,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办不成小事的人,未必不能办大事。在淮阴,不会种田、不会经商、不能做官的韩信,却成了汉王刘邦的大将军。

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道理,用自认为很简单的小事,来否定另一个人,是不可取的。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功成名就的韩信,回到了故乡淮阴,给了漂母千金之报。找到亭长,给了他一百钱,说道:“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并将让他,承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封为了楚国的中尉。

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韩信赏赐屠夫,这个让他蒙羞的仇人,就是他身死的起因——他在做君主该做的事。韩信对着楚国将士说,屠夫是个勇士,没有他当日的羞辱,也没有今日的韩信。这是什么行为?是拉拢人心的行为,是君主的智慧。

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

韩信宽恕仇人屠夫,本没有错;但害死好友锺离眛,实属不该。此时的韩信,只有两个选择:1.乖乖做刘邦的附庸;2.做一个比刘邦更贤明的君主。没有人比刘邦,更清楚韩信的可怕,所以韩信要么做大汉的忠臣,要么就做刘邦的逆臣。

可韩信聪明过头了,他一边宽恕屠夫,像明君一样拉拢人心;一边又向刘邦示好,害死可以合作的锺离眛。这种聪明,是韩信缺乏决断力的表现。你拉拢人心,就一定得罪刘邦。可既然已经得罪了刘邦,又为何要处死锺离眛。

一边让刘邦不放心,一边又除掉对抗刘邦的资本。韩信就像在驾驶,两马战车:一马向东、一马向西,合力为零。韩信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像萧何自污一样,将自己弄得声名狼藉,让刘邦彻底放心。要么就拉拢人心,积蓄力量,让刘邦不敢动他。

可韩信面对单选题:两个都选,等于没选。先是利用胯下之辱,宽恕屠夫拉拢人心,扯了刘邦的胡须;刘邦来找麻烦了,再害死锺离眛,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这就是韩信,政治智慧不足的表现。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然后,交出兵权的韩信,死在了吕后手中。一代战神,死于妇人之手,可悲可叹!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班师回朝,听说韩信死了,一边窃喜,一边伤心。喜的是韩信威胁,化为乌有;伤心的是,昔日的汉王大将军,成了坟冢枯骨。韩信忠心吗?至少他不敢反,刘邦是可以肯定的。但韩信没有野心吗?年迈的刘邦,不敢赌身后之事。所以,韩信死后,刘邦且喜且忧之。

“生死两夫人,存亡一知己”,一代“兵仙”韩信,惨死吕后之手。是韩信没有智慧吗?当然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韩信用他的智慧,成就了淮阴侯的传奇。但韩信没有政治智慧:一边宽恕屠夫,拉拢人心;一边害死锺离眛,自断左膀右臂;让人不放心,又不反抗。这就是韩信的死因。

战场上的智慧,和政治里智慧,韩信不是一般的偏科,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做得好小事,未必做得好大事;做大事的人,也未必做得好小事;各自的智慧,成就各自的传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汲取适合自己的智慧。百战百胜的韩信,在淮阴老家,还要靠漂母一饭之恩,才不会被饿死。你能说种地吃饭,比打仗更难吗?对大多数人不是,可对韩信就是这样。因此,智慧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汉朝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