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史料轶事 > 三国 > 正文
关羽和赵云都战败了 手下士兵为何都区别对待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三国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对关羽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羽失败之后,麾下的士卒为何跑光了?这涉及到两个因素,一个是外因,另外一个就是内因,那么内因是啥呢?就是关羽自己的问题,外因就是关羽的对手,也就是吕蒙的问题,外因和内因交错,综合起来,从而导致关羽失败之后,麾下士卒一溜烟全部跑光了。

赵云同样面临敌人强大的问题,在失败后也没有一哄而散,同样也是外因和内因的缘故,从而确保赵云不至于全军覆没。

关羽失败,士卒为何一哄而散?

一方面,关羽失败士卒逃跑的外因。

关羽的对手除了曹操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东吴的吕蒙,而吕蒙才是导致关羽失败,士卒一哄而散的关键人物。

那么吕蒙到底使用了什么法子搞得关羽数万军队一哄而散呢?

方式很简单,当年韩信在垓下也是用这个方式击败项羽的,只是具体方式有所调整。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於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总结起来就是三招:

第一招:厚待关羽将佐士卒家属。关羽士卒将佐的家属均在江陵,吕蒙夺取江陵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这些前线将佐士卒的家属,有病看病,没钱的给钱,饿着的给东西吃,冷的给衣服,反正能够做的事情都做了,无法做的事情创造条件做,待遇就是比关羽时期要好。

第二招:杀鸡骇猴以收买人心。吕蒙有个同乡为了公家的事情拿了私人的东西,因此被吕蒙毫不犹豫的杀了,把小事变成大事来做,起到了千金买马骨收买人心的作用。

第三招:厚待使者以传递消息。吕蒙不但厚待城中关羽军的家属,还厚待关羽派来的使者,让他们在城中到处走动,看看东吴军来江陵城后的所作所为,并且还让他们回到关羽军后传递消息。吕蒙觉得自己到处说自己如何如何的好没有什么作用,让敌人去宣传,效果更佳。

三招齐下,关羽军顺利的了解了家属们在江陵城里面的消息。对于普通的将佐和士卒来说,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封妻荫子,或者就是为了应付劳役,现在家属陷于敌人手里,而且受到了更好的善待,这个仗有必要打下去吗?再打下去,家属在人家手里做人质,不但待遇没有了,而且还有可能有性命之忧,因此无心恋战。

对照JIEFANG战争,为何能够顺利的击败蒋家百万军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TUGAI,蒋军士兵的家属能够在JIFANG区获得大量的,免费的,梦寐以求的土地,那么还有谁愿意去和JFJ作战?投降还来不及呢!

按照这个道理,关羽士卒们获得家属获得了更好的优待,斗志必然瓦解,只是寻找一个机会一哄而散而已。

因此,吕蒙运用的攻心之术确实到位,堪比当年韩信垓下败项羽!

另外一方面,关羽士卒跑光的内因问题。

所谓的内因就是关羽自己的问题,这个就是他的性格问题。

根据《三国志》关羽记载: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关羽对待士卒们很好,对待那些士大夫就很傲慢;而张飞则相反。但是俗话有一句就是“慈不掌兵”,用孙子的话就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如果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否则事情就搞不好了。战场之上的事情,本来就是流血玩命,如果这样姑息下去,全军就都得丢命,损失的就不是单个人而是所有的人。

关羽善待士卒,能够让士卒们乐于效命,可是一旦遇到极端情况,就无法做令行禁止,极有可能一哄而散。

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关羽派到江陵探听消息的使者回来之后,关羽并没有将他们关起来,封闭消息,而是让他们在军营里面四处走动传播江陵城里的消息,关羽难道不了解这样的危害?作为几十年的老将,当然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可是他依然这么做了,为何这么干?很简单,他爱惜士卒,他也了解士卒将佐们的家属都在江陵城里,他也希望他们了解家属平安的消息。

可是关羽顾及到士卒将佐们明白家属沦陷后的感受吗?他当然明白,可是即使明白,他也这么干,这就是他的“仁心”。

他的“仁心”最终导致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最后一哄而散,数万军队只有十来人跟随。

所以,纵观关羽失败兵散的根源在于关羽的内因问题,如果关羽治军严谨,严厉禁止使者私下联络,立即回军南下,胜负还未知吧。

赵云失败为何没有一哄而散?

赵云失败的战役主要发生在萁谷之战,这场战役发生于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让赵云和邓芝带领少部分兵力去萁谷做疑军,以拖住曹真军队。

在马谡失街亭,赵云的疑兵之计失败之后,面临曹真军队的猛攻的时候,赵云到底做了什么呢?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对手太强了,赵云和邓芝虽然失败了,可是并没有惨败,也就是并没有全军覆没,那么赵云采取了什么措施避免呢呢?很简单,就是“敛众固守”就是把部众收拢起来,固守,从而避免全军覆没。但是这个记叙还是不太明白,我们看《资治通鉴》,司马光是怎么说的:

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诸葛亮向邓芝了解赵云在萁谷中没有大败的原因的时候,邓芝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赵云亲自断后带队抵抗敌军,从而确保物资士卒都没有走散。

因此总结起来就是,赵云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就是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勉,另外一个就是身先士卒对敌,从而确保士卒不至于一哄而散。

这个是赵云军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没有失散的内因,还有一个外因就是这些士卒都是来自蜀汉统治区,他们的家属均来自蜀汉,即使面对曹魏的劝降,也不可能主动投降,除非面临绝境。

正是在赵云的有利的领导下,他才没有像马谡和关羽那样,士卒一哄而散,从而导致全军覆没。

总而言之,关羽兵败导致士卒失散,赵云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其根源在于将,而不在于士卒们,统兵得法才是确保胜仗的基础。

三国推荐


史料轶事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