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揭阳历代贤达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揭阳得名于秦代,范围、隶属几经变化,到南宋时复建为揭阳县,直至近年撤县建市,地域相对稳定。首任县令即孙乙,也为县治榕城的创建人。

  孙乙字次木,生卒年不详,金陵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中宋绍兴三年(1133)进士,官承务郎。绍兴八年(1138)授为县令,复创揭阳。起初县治选址未定,暂择临江的吉帛村(今渔湖京冈村)为临时驻所。绍兴十年(1140)割海阳县境三乡正式置揭阳县,孙乙经勘察,择玉窖村即今榕城为县治。开荆劈榛,疏通道路,建造县衙,创造学宫(今揭阳孔庙),开辟市集,迁移人口入城。不数年而初具城镇规模。榕城作为揭阳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位,一直保存在1991年撤县建市,今为榕城区,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民风古镇,仍有胜迹可寻。

  孙乙在任间,政通人和,百姓拥戴,后则立籍京冈。晚年偕夫人梅氏终老漳州,其次子、四子于京冈创祖,子孙蕃衍。

  彭延年与彭园

  榕城区梅云浦口村(今厚洋村)有一座闻名粤东的私家园林——彭园。彭园初创于宋元丰七年(1084),近年重修,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旅游的好地方。彭园的设计创建者是彭延年。

  彭延年(1009-1095),字舜章,号震峰,原籍江西庐陵(今吉安市)。历任福州推官、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少卿。熙宁九年(1076)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潮州知府,数年后复官,但他对潮州已有感情,也不愿再在官场中拼搏,遂致仕隐居揭阳浦口村,建祠堂,筑园林,闲度晚年,之后子孙蕃衍,成为彭氏入粤开基祖。彭园原有四望楼、药圃,“轩有东堂,左竹右松,负面泽,有书在架,有鹤在庭,命车载酒,社友聚应于德星,牧唱渔歌,忘返适情于伏腊。”近年修建的彭园,逐步恢复以前的景观,也适当增设一此建筑物。

  广南夫子陈希

  揭阳名胜黄岐山西部有松冈岩,山中群石嵯峨,有巨石覆其顶,宽可容数十人,有洞门联称:“仙客有灵千古在;洞门无锁四时开。”这个幽静而别具一格的山洞,世人称之为“陈夫子岩”。据乾隆《揭阳县志》记载,这里是宋代邑贤陈希车亩潦榇Α

  陈希匙炙贾伲渔湖人。宋元v六年(1091)中进士第一名,出任梅州,政声远播,世称“广南夫子”。著有《揭阳集》十卷。黄岐山陈夫子岩是他未当官时苦读的地方,旧县志说,当风雨之夜,至今仍可听到读书的声音,这个传说不知真假。如果那位游客有兴趣,可在“风雨之夜”到陈夫子岩倾听,是否这位“广南夫子”至今仍不知疲倦在高声朗读“子云诗曰”。

  神童苏福

  说起惠来,一定有说到海角甘泉这一胜景;而说到此胜景,又一定会说到惠来的明代神童苏福。苏福是数百年前潮汕一颗耀眼的童星,虽说是稍瞬即逝,在人世间只不外是短短14个年头,但他的诗词和故事却流传千古,与他有关的遗物遗迹数百年来也倍受世人的凭吊。

  苏福(1372-1385),惠来县神泉人。幼孤。8岁能文,下笔如有神助,人称“神童”。某日,随母在田间,遇北山驿丞,见苏福在田垅拾穗,戏语说:“拾穗见神童。”苏福随口答曰:“折梅逢驿使”,果然对仗工稳,没有童气。十四岁时,应童子科赴京,殿试之后,才华出众,而洪武皇帝嫌其年幼未便授职,派吏部林鼎元护送苏福回家,由政府发给俸米,候日后年长时再征用任职。无奈苏福在回家途中因染疾病而去世。仅仅给后人留下《苏神童诗集》一书,其中尤以《三十夜月诗》最有名。有关苏福的遗迹,今在惠来县有名胜“海角甘泉”内的独脚联;“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以及“神童苏福墓”等。

  风门径上的哲学家薛中离

  揭东县旅游胜景、桑浦山的山门之一——风门古径,是到揭阳旅游时值得一游的好风景。经过曲折的石路,拾阶而上,到了一片空旷地,令人胸襟大快。这里有一座独特的古庙,庙小而名气大。庙边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榕树。乡亲父老传言,大哲学家薛中离当年常在此树下徘徊、思考,完成哲学命题。   薛中离(1468-1545),名侃,字尚谦,揭阳龙溪都(今属潮州市)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他是第一位到赣州师事哲学家王阳明,并将王氏学说在岭南传播的人。日后,到惠州、浙江等地,并在揭阳中离山传教王氏学说,使王氏学说在各地特别是岭南广泛流传。他当年所讲学的中离山以及中离山八景,都备受后人所津津乐道,吟诗作赋,抒情敬仰。后人曾述经将薛中离的诗文汇编成《中离先生全集》二十卷,于1915年出版。他的侄儿薛宗铠和弟薛侨也都很有名气,时人称之为“三凤齐鸣”。

  翁玉和翁万达

  揭东县桑浦山铁场山南坡有一座广东现存较大型的明代御葬墓——翁梅斋墓。1988年,该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是翁玉,建墓者是其子兵部尚书翁万达。

  翁玉字文璜,号梅斋,揭阳D江(今属汕头市)人。精通经典,是一位乡间颇有名气的文人。地子弟家教甚严,当其子翁万达任高官时,有人想送礼给翁玉以便“找门路”,翁玉一一为之严辞拒绝,将“后门”堵死。他虽有才气,却没有走上科举道路,一直到其子显贵,他才沾光,得到“资善大夫,兵部尚书”的封赠虚衔。也由于其子的原因,在他去世后,才有条件“御葬”,建了一座很壮观的“佳城”,乘车从揭阳到汕头途间,我们仍可在车上领略到这座古墓的气魄。

  翁万达(1498-1552)字仁夫,号东涯,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梧州知府、广西副使、四川按察使、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以保卫边疆政声远播,也擅诗文,时人称为“岭南第一名臣。”他的著作有《手交纪事》、《总督奏议》、《稽悠集》、《东涯集》等。

  宋兆与涵元塔

  涵元塔,在揭阳渔湖京冈对面客埠山,即今潮阳灶浦龟山,为七层八面石砖塔,浑雄粗犷、安祥宁静。建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至今已经三百多年,虽经风雨剥蚀仍屹立如昔。游览此塔,使我们想起倡建人之一的宋兆。

  宋兆(1600-1642)字尔孚,号喜公,揭阳渔湖凤围(今属榕城区)人。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十年后即崇祯元年(1628)进士,与同邑郭之奇、黄奇遇、辜朝荐同科,史称之为“戊辰四俊”(中举那年为戊辰年)。初授江西广昌令,十个月后因父去世归家,后再任杭州仁和县令,因生性不任羁束,不能迎合上司而被视为傲慢,得罪上司盐院大人而被削职归家。任间政声卓著,广昌县为之立生祠。归家后以诗酒自娱,著有《学言余草》和《旧耕堂存草》,诗为时人所激赏。

  宋喜公是率先倡建涵元塔的人,并积极谋建,代表邑人向县令建言,当塔建成后,又书撰《涵元塔报功祠叙》刻石立碑,石碑今尚存于涵元塔旁,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春,游客若有机会到涵元塔游览,千万不要错过品评这块明代石刻。

  冯元飚黄月容夫妇

  踏上黄岐山,自然会游览侣云寺和月容墓;因此,也自然会提起冯元飚和黄月容。

  冯元飚字尔|,浙江慈溪人。中明天启元年(1621)举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天启六年(1626)任揭阳县令,后升授户部给事中、礼部右给事中、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1644)在家乡去世。他在揭阳任职时,颇有政声。曾主持建造涵元塔、韩祠、五贤祠、进贤门等名胜古迹。而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的是他和爱妾黄月容的事迹。

  黄月容(1612-1629)是江南扬州人。貌美性贤。崇祯元年(1628)冯元飚任揭阳县令时,途经扬州,纳为侧室,同来揭阳。助夫破案,与民除害,深受冯的爱宠。但为冯的夫人苏氏所不容,被她用毒酒害死,利剪毁容,虚龄仅18岁。冯元飚悲伤万分,遂在黄岐山建侣云寺、筑月容墓以为悼念;并撰写钏铭、吟诗词以寄哀思。三百年来悼咏黄月容的诗作甚多,今人结集为《月容今昔吟》一书。  

  丁日昌与百兰山馆等名胜

  丁日昌(1823-1882)字雨生(也作禹生),是清末爱国政治家。他出生于丰顺汤坑,但除了在外地任职,其余时间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