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古籍炒拍带市场浊气,少了书香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许民彤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9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古籍善本逐年量增价涨,反复炒拍惹来几分铜臭》,其中所披露的在古籍图书拍卖市场上炒作古籍、拍卖古籍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令人忧虑。乾隆年间出版的程世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红楼梦》成书后的第一个印刷本,传世量尤为稀少,2008年以212.8万元人民币成交。唐中期敦煌写经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首尾齐整,字迹拙稳,尾有题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今年春拍中以95.2万元人民币成交……

这就是目前稀世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从这两部古籍善本被炒拍出来的惊人的天价,可以看出如今的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是多么红火。

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的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而近来,古籍市场可谓佳绩屡创,在今年春拍中,某某公司成交4579万元,某某公司成交3050万元,某某公司成交1108万元……也因此,在拍卖市场的推动下,那些今年几万、明年十几万、后年几十万的古籍善本,可以说是已非潜心问学的人士可以问津的了。在爱书藏书的人们为这诸多的古籍善本“首次”创下拍卖纪录而踌躇满志、为这些年的古籍善本逐年量增价涨而喜不自胜之时,一个个疑问也随之而来:随着古籍善本价格的飙升,都是谁在拍卖场中买书?买回去后,他们读书吗?

古籍拍卖市场给出了回答:没有谁去读这些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善本进入了家庭,成了一些人的藏品。

现在,在很多古籍拍卖公司有关专场拍卖的图录中,因为逐利使然,古籍善本被随意拔高地位、任意扩大影响、肆意填充内涵、故意引人遐想的评语,可说是比比皆是,而更可笑的是,一些评语还在各个古籍拍卖公司的图录中抄来抄去。这种学术评估的缺席,对于以学术见长的“古籍善本”市场来说,其危害几乎是灾难性的。

那些以千、万计价的古籍善本似乎更适合于初涉收藏界的人收藏。许多拍卖公司就是借此来牟利的,一本几册书页的古籍,本来就值几万,但经过自炒、自拍、自买,再炒、再拍、再买,几场拍卖下来,价格立码儿翻番,引诱着那些见有利可图者趋之若鹜,让本应清气十足的古籍善本市场带上了铜臭的气息……

“炒家”们把古籍善本通过资本权力据为己有,等待它们的升值而埋没了它们的知识、历史、思想和文献价值,让古籍善本完全成了获得财富的工具。这种现象自然让人想到林语堂在《我的图书室》一文中的几句话:“我知道阅读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是已经变成了一件俗陋不堪而且商业化的事情。收集书籍也曾是一件高尚的娱乐,但是自从暴发户出现以后,现在的情况也随之惨变。这些人藏着各个作家的整套书籍,装潢美丽整齐,摆在玻璃架上,用以在他们的朋友面前炫耀。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书架的时候,里边从来没有一点空隙或书本的误排,这表明他们从来不去动那些书籍。其中也没有书皮扯下来的书籍,没有手纹的印子或偶然掉下来的烟灰,没有用蓝色铅笔画下来的记号,没有枫树的叶子在书中夹着。而所有的只是没有隔开的连页。所以,收集书籍的方法似乎也变得俗陋了。”这不也正说的是如今这种古籍收藏染上铜臭味的恶俗现象?

我们知道,珍贵的古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古籍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古籍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在精神上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坚持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重要的是要冲破功利的羁绊,金钱的桎梏,让古籍珍贵的人文价值光耀我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把古籍当成商品拍卖、炒作,作为牟利的工具,使之带上市场的浊气,显然不是爱护和保护它们的一个正确的态度。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