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妈祖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记载妈祖的文献最早当推宋绍兴年间进士、莆田人黄公度的"题顺济庙诗":"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萃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墙一信风。"短短八句诗,叙及妈祖生前、死后事迹及当时百姓热烈崇祀的情形。可见在宋绍兴年间,妈祖信仰在莆田已经流传。据考,莆田妈祖庙建于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宣和四年朝廷赐庙额"顺济"。顺济庙即妈祖庙。

  关于妈祖的生卒年,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妈祖本姓林,名默,为莆田湄洲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
传说妈祖自小即能言人祸福,亦懂医药,能生人福人,而且从未以死与祸恐吓人,因而大家都喜欢与之相处交往。

  据说她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她的父亲带着她的四个兄弟分乘五只船出海。夜晚,梦中的林默忽然手脚乱动,母亲急忙将其推醒。林默竟焦急万分地告诉母亲:"爸爸和哥哥的船遇到了风暴,我两手两脚各牵一只船将他们救出。还有一只,我用嘴叼着,您一叫,竟被风浪卷走了。"说完大哭起来。母亲以为孩子说梦话,根本不相信。谁知几天后,父亲和哥哥回来,哭诉海上遇风暴之事,说其时有一女子车五条船脱险,但途中大哥的船却被风暴卷走,沉没海中,竟与林默所说一般无二。这事顿时传开,而且越传越远,越传越神,都说是林默的无神出海救了父兄。

  林默终身未嫁,亦无后裔,但有门徒。她以巫为业,兼行医道,能预测天气变化,并熟习水性,善驾舟船,时常出入海浪中救护行船之人。最后在一次海上救难中,因风浪过大,被台风卷走,年仅27岁。林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又有超人的本领,人们当然不愿承认她的死亡,认为她是羽化登仙,是神仙来唤她回去。为了纪念她的功德,也为了祈求她的庇护,当地的居民就合力建起第一座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都要条把这位海上守护女神。而这位女神据说也不负众望,"升天"之后,关于她显灵救护船民的传说竟越来越多,越来越神。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持事业的发展,以行船谋生的船工渔夫也逐渐增多。他们面对反复无常的大海,只有在祈求神明庇护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妈祖的信仰于是渐渐传开。而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话封也逐步升级。

  初时,妈祖庙只是莆田海边的杂祠。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领事路允迪奉使高丽国,在黄水洋遇风暴,第二船三柁并折,危急万分。恰好此船上水手从莆田雇来,危难中祈祷妈祖,终于转危为安。返国后,奏请朝廷,宋徽宗于是赐"顺济"封号。

  到了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莆田人陈俊卿为当朝丞相,笃信妈祖,于是请朝廷诰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丞相登高一呼,莆田仕宦对妈祖信仰的推崇更是不遗余力。第二年江口便又盖了一座妈祖庙。以后,陈俊卿又献地建白湖妈祖庙。到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民间妈祖庙已渐多,妈祖也已晋封为"灵惠助顺显王英烈妃"。

  元朝是闽省历史上航海最发达的时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9年),妈祖被封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接着,又在至元十八年、至元二十六年、大德三年、延佑元年、天历二年、至正十四年,屡次加封。最后元至正十四年(公无1354年)的封号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自元之后,民间便简称妈祖为"天妃",妈祖庙也多称为"天妃"庙。

  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曾两次奉旨到莆田湄洲的妈祖庙朝拜,投资扩建庙宇。永乐市并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下令在南京仪凤门外狮子山下建天妃宫。其时,这位源于莆田的地方性海神,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天妃娘娘了。

  但是明代除永乐年间这次封号及洪武五年的一次全国性的普遍封号外,就再也没有给妈祖加什么头衔了。对比元朝不到百年间即封号7次,宋更是封号达16次之多,似乎明代对妈祖的推崇会稍弱一些。这从郑成功祀真武大帝而不祀妈祖的情况,也可以看出点端倪。

  有不少文章想当然地认为,郑氏从海上起家,必然大力推崇妈祖。甚至说郑氏攻台,曾亲躬祈祷妈祖;明郑时台湾即建有数百座妈祖庙等等。其实明郑时期,台湾并无妈祖庙,仅有的澎湖马公天妃庙,至迟在明朝  万历年间就有了,并非郑氏所修,而且于明天启年间即毁于战火,直至清领台湾后始重建。

  郑氏以海上武力崛起,并以海上贸易维持其经济命脉,却不奉把妈祖,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原来明大祖朱元漳统一中国时,据称在采石矾等大战中曾得到道教中的玄天上帝(亦称真武大帝)的庇佑,因此立国后,就在南京建真武庙,并将真武之把列为南京十庙之首。到了明成祖靖难之役,真武帝据称又显灵相助,而道教的张三丰也大大地助了明成祖一臂之力。这样,明成祖上台后,即下令在京城和武当山重修真武庙。就明皇室来讲,真武帝可谓明政权之守护神,那么,以朱明孤臣自重的郑成功,自然以真武信仰为重。据考,明郑时台湾没有妈祖庙,却至少有七座真武庙。

  另一方面,早在妈祖之前的汉代,真武就被认为源于水神。至迟在宋代,闽南民间即奉把真武大帝为航海保护神,真武庙为其时望祭海神之所。到明代,妈祖信仰流传,而真武亦未见衰。有此二条,明郑奉祀真武而不重妈祖,便不奇怪了。但是,妈祖信仰至明郑时,在闽南民间已相当普及。郑氏部属多闽南人,在崇奉真武的同时也信奉妈祖的相当多。对闽南人而言,妈祖和真武是不冲突的,多一个保庇多一份安全。郑氏忽略了妈祖信仰,这一疏漏即为清朝所利用。

  先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清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运用妈祖信仰对明郑官兵发动心理攻势,谓妈祖夜间赐梦,庇佑清兵,诱降了郑军大将朱天贵。

  接着,康熙二十一年,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奉旨征台。他手下两位主将,水师朱天贵、陆军吴英,都是莆田人,对妈祖特别崇信。施琅选莆田的平海为海军基地,并大肆散布妈祖庇佑,使平海的水井突然冒涌清冽甘泉,供给其水师等种种神话传说,从而瓦解明郑军心,鼓舞自己的士气。施琅复台后,即将明宁靖王宅邸改为天妃宫,又行文水师各衙署,创天妃宫。厦门把奉妈祖的朝天宫(又名上宫),即在此时由施琅捐俸劝募重建,成为厦门最大的妈祖庙。

  以后,清军在镇压朱一贵、林爽文起义中,又一再创造妈祖济师的神话,清廷也一再加封,不但"天妃",而且"天后",并多次钦赐御匾。妈祖信仰于是在有清一代大为发展,成为闽台民间主要的神明之一。
据道光年间编撰的《厦门志》载,其时厦门岛内共有宫庙66座,单独奉祀妈祖的就有西门外的朝天宫、东坪社的妈祖宫、厦门港的福海宫、草仔??海边的龙泉宫、先锋营的平台官、火仔??的寿山宫、鼓浪屿三丘田的三和宫、寮仔后海滨的潮源宫、斗涵的灵惠宫等,计9座。此外,还有混合奉祀天后和保生大帝的宫庙23座。这就是说,全市宫庙有一半是奉祀妈祖的,其信徒之多,就可想而知了。这时的妈祖已经不但保佑海上平安,而且生老病死,升官发财,无所不保。

  厦门岛上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为东坪社的妈祖宫,大致位于今黄盾与五通之间的海滨。这座妈祖宫祀天后的日子比通常的三月二十三日要早几

上一篇:祭敖包
下一篇:茶东坑鱼子灯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