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文化大发展找准着力点才是关键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田江南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继公布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开会写文章,就响应中央号召、落实全会精神进行工作部署,一致认为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笔者很高兴,依稀看到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丽蓝图。然而高兴之余冷静想一想,却添了几分忧愁,因为这样的景象多年来也成了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只要上边有部署、开完会,下边各级和各行各业必然紧跟,马上就有洋洋洒洒的要求四五点,任务六七条,措施八九款,投资许多亿,打造航母企业若干个的文件出台,到头来许多非常重要的工作,或成了口号,或收效甚微。这次还会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吗?从互联网上看了好多新闻报道,所反映的好多地方的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认识和政策措施,给人留下印象最多的是要出多少多少戏剧影视等类的作品,教人总觉得,似乎并没有弄懂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意图,甚至也没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按照定义,戏剧影视等作品确实是文化,但文化又恐怕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做一件事情,如果不知道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想做好它,除非歪打正着,一般情况下恐怕很难。所以开头所说的几分忧愁也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什么是文化?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至少鄙人没有办法下定义。不过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对文化的认识。认为文化与人类如影随形,从产生的那天起,文化就肩负着揭示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使命,承担着支撑和引领人类前进与发展不再盲目、心灵有寄托、思潮与行为不再错乱、社会趋于和谐的职责。随着社会分工的演进和发展,文化也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今天人们所说的文化,其核心、也主要是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所以我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换句话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战略意图,科学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着力点。

      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价值体系的内容必须科学。价值体系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这并不妨碍内容的科学性。社会价值体系是普罗大众个人价值观、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的集合。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和价值判断都是从个人需要出发的,是主观的、情感和自由意志的表达,但个人的需要又依赖于他人的需要,个人需要的满足又往往是、而且也必须是建立在他人需要满足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个人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趋向,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规律可循。这也正是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的内容的客观(科学)基础。价值体系内容科学,就是要求它必须适应人性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合人的发展需要。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例如,维系中华民族文明谱系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伦理道德文化,被称之为国之四维的礼仪廉耻,就有很丰富的科学成分。礼和义是治人之大法,适应了人们对规则、对法治的渴求;廉、耻,立人之大节,廉适应了人不能豪取不能掠夺,方能满足长久立身和发展的需要;耻则利用了人都有羞耻之心这一普遍现象。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为我们的祖先广泛接受,长久流传。再如,花了好长时间,动员了所有机器,组织了全国人民,花了无数资源,文化大革命中登峰造极而建立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价值体系,表面上似乎人们都接受了,但却抵不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个字在短短时间里的冲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者违背了科学,违背了人心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后者是真理。所以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尊重科学,这个科学的客观基础就是人性和人的发展需要。这里用得上中国的古老故事《晏子使楚》里的几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里的水土,就是社会,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心理和需要,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和发展规律,炮制出来的东西绝不是,而只能是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必须科学。首先要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以要繁荣和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要依靠文化的力量,给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使人们在荣辱善恶中有所趋避,使社会对善恶、对是非的辨别与评价对人有所激励、有所塑造和有所制约。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政治功能,性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我们什么时间也不能把它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或者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而要把它看作是健全人格的灵魂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讲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极为重要内容和灵魂。因为工具,就有个用和不用的问题,就有个需要时用和不需要时就不用的问题,这样一来,你用时自然就有了我信和不信的问题。回想一下,文化大革命中人们发生争执、发生纠纷,往往都用毛主席语录对骂,就是工具主义的典型表现,也是工具主义给我们造成的恶果。其次,构建核心价值体系要具有开放心态和包容的胸襟。文化具有延续性,首先是民族的,文化也具有流动性,同时也是世界的。所以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继承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也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保证我们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与持续的稳定性,自觉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第三,构建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立足点建立在自然规律、即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价值体系过程及其内容的审定,是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但同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一样,价值体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也是社会的文化的建构过程,我们必须研究诱发行为、产生行为的动机的价值观念,把价值、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作为事实进行研究,使事实承载着价值体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让价值体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紧密地联系着事实,确保价值论奠定在本体论认识论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用方法的科学性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用科学性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妨学学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方法,他借用经济学的人的欲望无限的假定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研究出了人的需求层次论而流行世界。实际上,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有欲壑难填这样的成语,也有一天忙忙为个饥,刚得饱来又思衣。衣食刚得双足份,房中缺少美貌妻。有了美妻幷美妾,出外无轿乘马骑。牛马成群田万顷,又怕无官受人欺。五品六品都嫌小,三品四品也嫌低。当朝一品是宰相,还想面南当皇帝。君临天下人至尊,还缺一把登天梯这样的民间流行的打油诗,但却没形成科学。

    总而言之,用科学方法构建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定会大发展大繁荣。(作者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