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旧上海消暑方法种种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上海地属亚热带气候,虽然濒海临江,但市区内缩,每年总会有一个炎热的夏天。往昔“电”还没有引进时,连电灯都没有,自然也不会有电扇。后来有了电扇,不过这东西在当时属于高档消费,不是每个市民家庭都能添置的。至于“冷气设备”,四十年代虽己出现,但只在极少数的特殊场所(如最高级的饭店、电影院)才会有限地使用。
  那么,上海人如何熬过三伏天呢?有钱有见识的人或北上青岛、北戴河海滨,或遁入庐山、莫干山的林中,避暑消夏,而普通人家以及不愿离开上海的各色人等,想在这个城市里多得到一些凉气,自需寻寻觅觅了。

  19世纪末上海滩的四轮马车

    马车兜风好气派

  继1850年和1854年两个跑马场先后废弃,1862年,西人又在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处开辟了第三跑马场(即后来习称的“跑马厅”),并向西远至名胜静安古寺,辟建了一条绿树相夹的“静安寺路”。自此,在这一带跑马便成为他们的常事了。渐渐地,马车也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在上海流行起来。
  这马车已不是中国传统的样式,而是充满了西洋的情调。车有单马双轮的,有双马四轮的,车身敞开,上面支起一顶漂亮的遮篷。后者两边各是两个高大的钢丝轮子,中间托起长方形的宽大车厢。这车厢分前后两厢,前厢两排位子相对,可坐4至6人,后厢一排位子,可坐2至3人。车夫坐在前厢之前的单独位置上,驾车前行。
  富商大贾自家有马车,社会上则有行业性的马车行,“专备游人雇佣忙”。游客多是沿着这条风景如画的静安寺路,去游访静安古寺以及光绪年间先后开辟的西郊园林——申园、张园、愚园。
  在当时,马车毕竟是上海滩稀罕之物,敞篷坐于其内,招摇过市,路人注目,坐者不免自觉身价百倍。乘马车兜风因而成为沪上的一大时尚:“一至阳乌西匿,宝月东升,团扇轻衫,结队而至。或携仙眷,或挟雏姬,绣?业衤郑?络绎道路。”
  夏季时分的兜风夜游,尤令人神往。车夫响鞭一甩,双马奔腾,疾驶如飞,阵阵快风扑面而来,一天暑气顿时全消。乐此者,甚而会通宵达旦,如“夜游神”。静安寺路上每晚老是车辚辚、马萧萧的,吵扰了两边的洋人住户,于是他们向当局提出要禁止此项活动。捕房只得派人守在中泥城桥畔,一过夜半12时,就不准马车向静安寺路西行。但欲行者仍源源不断,只是路线绕至新闸再向西,兜风的喧闹声便向北移刭了苏州河的南岸边。

    汽车兜风更新潮

  1901年,一个匈牙利人将汽车引进上海。这一交通工具与马车相比,速度更快且平平稳稳,无惊马、翻车的意外之险。在都市交通越来越需要舒适、安全的形势下,畜力型的马车自然要被动力型的汽车所代替,马车兜风也就改成了汽车兜风。
  富家巨室以重金自购汽车,称为“自备汽车”。一般人用车则可向专门的汽车行租借,每小时3至4元钱。因一辆汽车最多能乘6、7个人,一家男女老少,如不是人口太多,可以一起挤上;数个朋友邀集一起,常常就嬉笑塞满一车。一小时中,汽车能从沪东到沪西兜上一大圈。
  汽车作为又一新奇事物,早先同样招摇过市,引人注目。不过汽车兜风一般要在晚上8、9时才出行,且特意避开人多的闹市区,专向那僻静地方驶去。那沪西的静安寺、曹家渡、徐家汇、北新泾、沪东的杨树浦、引翔港,远至东北的吴淞口,都是兜风的好去处。这些地方夜深人稀,路两侧还有大片的农田荒地。林木簇簇,灯火点点,车行其间,风自天地来,凉气腋下生,兜风之乐真是无法形容了。     公园纳凉最便捷

  1928年起租界公园对华人开放,公园便成为市民夏日夜晚喜去的纳凉之地。一般来说,市民都是就近入园:西区的人多去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法租界的人多去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公共租界北区、东区的人多去虹口公园,至于中心区、东区的人则多去外滩公园。

  1920年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刚扩建后的景色

  公园内土地开阔,一般都有气息清新的草地,还有片片树林,间有碧湖清流。尤其是外滩公园,它濒临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在此纵目望去,外滩雄伟的弧形建筑带,灯火烁烁的江景、河景,令人久久不愿离去。沿江设有许多靠椅,但位子总被占据一空,后来者很难插人其间。
  园内还建有喷水池、茅草、音乐亭。音乐亭一般每星期有两个晚上举行音乐会。面对清风美景,听着轻快的音乐,几乎忘却自己正处于难熬的盛夏季节中。

    屋顶花园多情趣

  高楼楼顶居高临下,纵目四望,大上海尽收眼底。一些有心人利用这一优点,开辟了高楼屋顶游戏场;因为它们是露天的,便成为市民夏夜游乐兼乘凉的新去处。
  首先被辟作屋顶花园的是新新舞台(今南京东路、浙江中路交界处)的楼顶,名“楼外楼”,1912年建,在屋顶平台上加了一个玻璃棚,有小电梯从下将游客升至场内,仅此一点,在当时就叫人大开眼界了。以后,先施公司办屋顶花园,园内遍设花卉盆景,有多种游戏,入场票价每人4角,有时还买一送一。新新公司屋顶也开了新新花园。永安公司在楼顶辟“天韵楼”,环境比其他地方更高雅,演出有说书、大鼓、滩簧、戏法、杂技、滑稽、女子新剧等,花样更杂,故游客最多。
  观景、看戏、享受阵阵凉风,夏季于此盘桓半夜,不免有天上人间之感。

    游泳池里泡冷波

  从晚清到三十年代,上海市内游泳池最多达到了20个左右。它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类是公办的公共游泳池。如最大的虹口游泳池,由工部局建于1922年,系上海第一个公共游泳池。1935年,上海市政府在江湾市中心区,与体育场一起,也造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露天游泳池。第二类是团体所办。光绪三十一年,划船总会在苏州河河口办了一个室内游泳池;以后上海青年会、西侨青年会、法国总会等也辟建了室内游泳池。第三类是学校所办。如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沪江大学等,都有校内游泳池。第四类是私人所办,如法租界的兰园游泳池、公共租界的大陆游泳池等。
  游泳池到夏季是整日开放。以虹口游泳池为例,每年约始于5月15日左右,闭于9月30日。每日从上午6时起至下午8时止。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