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 正文
报告文学家、诗人徐迟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作者:佚名    类别:民间习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古镇南浔,名园多,名人也多。“南浔名人长廊”就筑在千翁桥畔,徐迟也是其中的一员。 追求文学与革命 1924年,徐迟离开故乡南浔镇,到上海光华大学附中、持志大学附中求学,1929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高中,1931年入东吴大学文学院,读外国文学。一度迷恋和崇拜过外国现代派诗人,常常评论他们的诗篇。从那时起,他自己也写诗、写散文,更多的是翻译外国文艺作品。“九?一八”事变后,弃学北上东北抗日,行至北京受阻。翌年春,借读于燕京大学。在谢冰心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他开始了文学生涯。 1933年12月,首次在《现代》上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和诗论《诗人维祺?林高赛》。次年元旦在《矛盾》上发表处女作诗《寄》。他的第一篇散文是《吸纸烟的人》,刊于1934年2月1日的《时代画报》上。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二十岁的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的徐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亲眼看见了血染的现实,亲眼看见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看到了人民群众是那样的英勇奋战和与敌人搏斗的顽强精神。因此他的思想转变了,先后写了《抒情的放逐》和散文《夏天的最后玫瑰》等作品,开始走向了现实。在重庆,他曾和郭沫若、茅盾在一起,受到了中共地下党的影响,接触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使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对共产党、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观,他非常拥护,甚至佩服,所以当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8月28日抵重庆谈判,29日,徐迟用“史纲”笔名写了激情满怀的一首长诗《毛泽东颂》(又名《颂歌》),30日刊登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第一个公开发表歌颂毛泽东诗篇的作家。9月16日下午3时,毛泽东同志在红岩村里接见了他和马思聪。徐迟请毛主席题词,一个星期后,毛主席亲笔题写“诗言志”三个字赠给他,徐迟深领其意,感激万分。抗战时期,徐迟以记者身份,积极上前线进行战地采访,慰劳抗日将士,写了《在前方——不朽的一夜》、《凄怆的南市》、《南浔浩劫实写》、《太湖的游击战》等通讯,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和战区人民奋勇杀敌的动人事迹。

上一篇:居住
下一篇:金华斗牛
民间习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