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学者骂街”背后的文化悲哀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佚名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由著名作家刘心武续写《红楼梦》掀起的红学热潮尚未退去,各路学者对此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近日,几位红学爱好者在网上因曹雪芹书箱的真伪问题又掀骂战,由学术争辩演化成人身攻击,甚至发展到双方对簿公堂,几经法院调解后方删帖并相互致歉。乍一听此消息,让人忍俊不禁,仔细思忖,笑意很快被一种悲哀驱散。

    正常的学术争辩演绎成“泼妇骂街”的这种闹剧并非奇闻。几年前京城某知名高校教授面对四川一知名大学学者对其文章进行的学术批评狂骂不止,极尽侮辱、谩骂之能事,言辞肮脏无忌,不堪卒读,让人惊谔。至今想来,依然让人不寒而栗,且心有余悸。

    做学术,质疑应为基本态度,批判该是重要精神,自由亦应是不二法则,砥砺切磋更是促进学术发展的利器。为学者,即便不能宁静淡泊,也该彬彬有礼,谈吐文雅。然则让讥讽、谩骂甚嚣尘上,甚至“刀兵相见”、“剑拔弩张”,不仅跨出了学术争论的边界,更有失文人的风度雅量,有损学者的形象尊严。斯文扫地之间,让文人蒙无德之羞。如此学术,何以容纳对真理的探求;如此学者,何以承担对真知的追问?君不见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盛况,“五四”时期破旧立新之激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之豪情,果若皆如此辈,岂非满街泼皮悍妇,口水横飞?

    其实,这种“口水战”在如今自由进退的网络公共空间中已见怪不怪,这次的事件至多可谓“加强版”而已。人们不难联想起的便是春节期间,春晚一导演与学者的隔空对决沸沸扬扬,仿佛至今余音犹在。学者以泼辣文风、犀利言辞对春晚提出了批评指责,不料招致对方反唇相讥、粗口相还。好在这次一方以学者应有的理性与冷静让这场强劲的“战争”在他的口中戛然而止。但是,环顾四周,且不谈平民大众,在公众人物、精英群体中这种面对异己之见本应兼听以明,如今借助网络,在自负与浮躁中无端张扬,甚至拉开无聊骂阵的情形似乎也成时尚,这是否会成为精英的自取其辱、文化的自我亵渎?

    在今天的大众文化时代,无论是学术争论抑或无聊对骂,任何一种争论别管是否带有文化价值,都可以符合某种低级娱乐文化消费期待。而且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看客们似乎乐此不疲,坐山观虎、煽风点火、兴灾乐祸、惟恐天下不乱等各种心态培植了一方“沃土”,使得这种事件在这肥沃的土壤中屡屡滋生发芽、落地开花。于是,有戏上演,又有人捧场,还有人借此吸引眼球,如此这般竟成了恶性循环,污染了文化生态环境。

    然而,这方“沃土”的“培植”更要借助网络。网络文化降低门槛、缺乏限制,能够全民参与,实现了文化的“去精英化”。文化的走向不再由少数精英群体把持,而呈现多元和大众化,加上其虚拟性便足以成全公众尽情宣泄放纵和娱乐狂欢的欲望。但是,这个喧嚣的虚拟世界,却承载着人间的真实,是现实的无限对流与延伸。此时,除了恢恢法网,除了我们能依赖的觉悟、气节、理性和自控等因素,文化面对的这种冲击、隐患甚至悲哀还可以求助于什么呢?学者骂街,无疑是文化的悲哀。(乔燕冰)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