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中华文字 > 正文
白族的语言文字
来源:中华五千年    作者:佚名    类别:中华文字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语言特点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使用人口约100万。分南部、中部、北部3个方言。南部方言通行在洱海周围的下关、大理、洱源、宾川等县、市;中部方言通行在剑川、鹤庆、兰坪、云龙等县;北部方言通往在碧江、维西和兰坪县内的澜沧江西岸。说南部方言的人口比较多,说中部方言的稍次,说北部方言的不到10万人。语音一般有P、ph、m、f、v、t、th、n、l、tstsh、s、tε、tεh、ε、j、k、kh、η、X、y、h等22个声母,以单元音韵母为主,松紧对立,一般有4个声调;语法上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词汇方面大多数词是单音节词或由单音节词合成的复合词,有大量汉语借词,新词术语都直接借汉语。
  古白文 为白族参照汉字创造的一种记录白语的文字。始于唐代,流传于民间,多为知识界使用。白文的字体结构分两类:一是借用汉字;二是自造新字。共有4种方法即音读汉字(借汉字的音,表示白语的意思)、训读汉字(按汉字的意思,读白语的音)、直接使用汉语借词(字形、字音、字义都依照汉语)和自造新字(参考汉字的结构体系自造新字)。历史上,白族用白文记述历史,创作文学,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白文古籍,大致有如下几类:白文经卷、白文残瓦、白文史书、白文碑刻、白文祭文、白文唱本和白文对联等。
  新白文 1958年,徐琳、赵衍荪等语文专家拟定了以拉丁型26个字母为形式的《白族文字方案》(草案)。1982年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简称“新白文”。新白文声母27个,韵母37个。修订后的白族文字能够科学、准确地书写大理州境内白语两大方言百万白族成员的口语。1993年8月至11月、1994年8月,在昆明和大理连续开办了三期白文培训班,学员为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教授、讲师、作家、民间文艺界、大中专生及文化馆站工作人员100多人。大理洱海两岸下阳溪农民创办了第一所“白文学校”;下关《洱海》文化月报开辟了白文专栏;昆明首次出版了《白曲精选》、《白文作品选》等书籍。“新白文”的社会功能正在发挥作用。
  历史上,用白文创作情况如下:
  汉晋时期,常璩撰《华阳国志·南中志》载《行人歌》。
  唐南诏国时,南诏王寻阁劝与白族清平官赵叔达的白文唱和诗:《骠信星回节游避风台》。
  宋代大理国时,大理国第十七王段政兴资为太子在观音铜像背面镌刻的白文“发愿文”及附诗一首。
  元代第十一代段氏总管的“段信苴宝捨与觉直和尚常住田记事牌”。
  明代时期五块白文牌文所叙墓志散文及附后的白语诗歌。
  大理市属地界流传的白族民间艺人记述或创作的数百本《大本曲》及剑川地区的《义督古词》、《松竹梅兰》、《青姑娘》、《李四维告御状》、《鸿雁带书》、《鸿雁回书》、《黄氏女对金刚经》、《十月怀胎》、《串枝连》等“本子曲”唱本。50—60年代,剑川民间曲艺家张民德先生创作的几十本“白曲”,直到1980年剑川县文化馆编选的白族民间文学集成资料(约23万字),所有长短篇民歌皆用汉字型白文记录刊出。
现今收藏在各地百姓手中的记述死者生前事迹的无法统计的“白文祭文”皆是极为生动的民间文学作品之一。
  用新的拉丁式拼音白文书写,由云南省民语委编印《白族民间文学》辑和云南民族出版社的《石宝山情歌百首》、《白曲精选》、《白文教程》、《白文作品选》、《创世始祖》,以及四川民族出版社的《白汉词典》等已陆续出版。
中华文字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