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首届博雅论坛林毓生对话杜维明组图
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佚名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5月21日,由北京大学、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北京大学博雅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成功举行。秉承自由主义的林毓生先生与当代新儒学的代表杜维明先生跨海渡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同台演讲对话,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思潮在五四新文化新思想运动发源地的再汇聚与再出发。通过这场“高端、高知、高见”的学术盛宴,为中国崛起挖掘文化命脉,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文化的新鲜血液。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然而在现今全球强势文化流行的情况下,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国文化应独善其身还是兼容并包?不同时代,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本次论坛则旨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取向”这一主题进行启迪性的探讨,激励、引导青年学子担负其时代和民族的重任。如何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建设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重大问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林毓生先生首先发表主题为《在中西对话的脉络中如何推展中国人文研究》的演讲。林先生从人文的定义、推进学术研究的外在条件、推动人文研究的内在条件三方面对中国人文研究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在短短一小时内,为听众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他说:“我更偏向用‘人文学科’而不是‘人文科学’。”在他看来,人文学科是追寻人生意义的创造性活动;肯定人的价值,客体与主体创造性的整合,是人文研究的最大特征。林毓生先生援引王国维的四境界说和庞加莱的学术发现四阶段理论,论证推进学术研究的外在条件是“在制度上和文化氛围中提供给研究者不受外界打扰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内在条件方面,林先生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避免“错置具体感的谬误”。“比如国民性问题、人权问题、历史分类和民主进程问题,这些都是错置了具体感的谬误,是假问题,应该避免误区。”

首届博雅论坛林毓生对话杜维明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