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美艺资讯 > 正文
美艺资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访谈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佚名    类别:美艺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笔者:您以上海世博会为题材创作了一幅近25米的书法长卷,请谈谈创作动因。

    言恭达: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就书画艺术来说,我们看到,传世的经典作品可以说都是“为人生的艺术”。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显现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人类精神的弘扬。也就是说,艺术的“人文性”、“人本主义”将永远超越艺术本体的技法层面而作为人类历史的文化记忆被积累了下来。我常说,我们这一代书画家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天,我们生逢奥运与世博两次人类社会最重大的盛会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举办,怎么叫人不自豪、不感奋?因此,自2008年起,我就萌发了要通过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书法艺术,来记录这段历史,体验当下辉煌,努力创作精品,以成为时代的印记。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与中日文化界人士座谈时指出:文化是灵魂的交流,而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文字的交流、书法的交流,也是思想的交流。我想,艺术的唯美必须建筑在时代的内容与思想的大厦上。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作者情感与精神的抒发,也是时代脉象的彰显。不难想象,仅玩形式的书法能留下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吗?

    笔者:请谈谈为上海世博会创作书法长卷选择的内容。

    言恭达:我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书法长卷首选无疑是胡锦涛主席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2010年4月30日晚,胡锦涛主席举行隆重宴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贵宾。胡锦涛主席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中强调,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友谊的聚会。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我相信,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世界各国人民一定能够共享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胡锦涛主席的这段讲话,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是一种民族的期盼,这是一种大众的理想,这是一种人文的境界,这是一种时代的高度,这更是一段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文献。书画家的社会职责就是唤起民众的艺术感觉与文化思考。所以,我用书法的形式艺术创作了这段经典祝酒辞的主体部分,记录了这段辉煌的时刻。

    笔者:创作这样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哪里?

    言恭达: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社会文化的思考。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和中国在世界外交上的巨大成就。书法是中华文化最典型的艺术形式,穿越了5000年的时空,今天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两者的结合不仅在世界面前显示出民族的自豪,更可通过这个世界性的活动,彰显深厚的中华文化和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的“世博文化”交相辉映、共谱华章。另外,时代要求书法家不再沉湎于闭门造车,而是融入社会、拥抱时代、感知民生、感悟生活、关注大众、关爱自然,让个人的生活体验提升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这就是今天书法家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书法家的社会担当。二是艺术创新的启示。几千年的中华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随着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的转捩而随之转型,这是历史的必然。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不能离开传统的基因,更必须融入现代文化的诸多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与发展。

    从2008年创作的奥运长卷大草书《何振梁在莫斯科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陈述演讲》,到今天创作的《胡锦涛主席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节选)》,这两幅书法长卷不仅都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书法艺术内容与形式在时代创新的有效尝试。可以说,它承载着当下时空的许多元素,如白话文、现代叙述方式、全球文化背景和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等,这与一般意义上书写的唐诗宋词、古文辞赋有着很大不同,更具有了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笔者:那么,它与历史传承的对照呢?

    言恭达:当我们回顾历史上传世经典艺术作品时你会发现,它们大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传统的形式下注入了那个时代的新元素,我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创新。艺术作品的创新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这是古人常说的“文”与“质”。拿书法来说,王羲之的《兰亭序》记录了当时一次盛大的雅集活动,颜真卿的《祭侄稿》是一篇悼念亡侄、感人泪下的祭文,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记录了宋代佛学和书法的时代关联,怀素的《自序帖》、王铎的草书长卷、林散之的《论书帖》等,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紧结合,也是书法家的亲身经历和自作诗文,将传统文脉和时代情愫有序结合,使传统的书法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而绵延不已。上海世博会是网络时代人类历史上举世瞩目的盛典,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正是:城市创造生活,世博唱响未来。这样的世界之幸、中华之幸、人民之幸的盛世,难道不正是书法之幸?不正需要我们当代书法家去大书特书,为时代放声歌唱吗?

    笔者:这几年您为汶川、玉树赈灾等义捐已达200万元,最近获悉您又在南京慈善总会设立百万元专项慈善基金,请问您是如何考虑的?

    言恭达:有大爱的民族才是灿烂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即既要遵循天道规律,又要善待百姓、关爱世界。“天道无亲,唯德是授”,我以为文化人要有淡定之心、悲悯之怀、忧患之思,要以一点一滴的自觉行动,来修塑自己的灵魂,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我没想到,两年前通过民意测评,我高票当选南京市首届十大慈善之星,颁奖会上,我只说了一句话: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追求的最重要的是人文品格与人文关怀,他应该而且必须做到——阳光下感恩时代、文化中敬畏传统、民生里关爱大众,我真心感觉到,是人民养活了艺术家,是时代推出和造就了我们这批书画家,我们和我们的老师、前辈们相比实在太幸福了。所以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报社会,感恩时代!作为江苏省文化界的一位领导,我理应起带头作用。我认为,慈善的本质应成为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艺术家需要通过慈善的实践来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析的人文精神。慈善是低调的,是不图回报的,不能带任何功利色彩,是从心中自愿流淌出的爱心之泉,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不能想象,一个不具备对现实关怀的作家、艺术家能留下传世经典!慈善也是快乐,它带给我们无比的安慰。我今年已经62岁了,春节时我给一些友人发贺年短信中感叹说:“当人们叹息逝去的春光,却无意于留下了那一片清纯。”人逾花甲,我们骤然会发现人性中的善良、纯粹与宽容是何等的宝贵!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这的确是我今天的心态——我很眷念人世间同道中的那片“清纯”和“真善”。

    笔者:每年“两会”,您总在国家层面和全民视野中提交不少提案,像去年的《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引起大讨论,有力推动了当代美术创作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位艺术家,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言恭达:一个人在一段时期要干多方面工作的话,确实很累、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很快乐!1988年《巴黎宣言》的核心是“改善人类人文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终极目标不正是这样吗?时代的本质是生活,时代的生命是民众,老子讲“知常复命”,这是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艺术家要在求学问、明事理中,回归生命的常态。这种文化体悟与哲学思考启示我们:一是要维护全社会文化利益的公平,体现现代人文关怀;二是坚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维护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审美向高雅型转化。这就是说,我们要有意识地引领社会审美价值判断尺度,召唤文艺责任的回归,引领国民精神的提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笔者:我们从不少媒体上看到对您书法特别是大草的评析,想听听您创作这幅大草长卷时的感受和对书法审美的追求。

    言恭达:近几年来我在大草书上着意很多,用功也甚勤,创作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唐诗宋词》《何振梁在莫斯科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陈述演讲》和这次以上海世博会为题材创作的大草长卷,我感觉这次与以往的作品相比又有了新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作心理。这件作品虽然比以往的作品都长、篇幅大,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更放松、更从容、更自由、更豪放。二是技法变化。更注重变化的丰富多彩,虚实、疾涩、大小、长短、方圆、轻重、浓淡、润渴、欹正等,整篇统一协调。三是审美定位。注重造虚写意,动中寓静,虚灵清逸。关于我大草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简言之:以篆入草、古质遒美、线条纯化。

    笔者:作为艺术家,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言恭达:我国传统书论中特别强调“人品和书

美艺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