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当代新儒家刘述先肯定“殊途”信守“同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我跟刘述先先生认识已近30年。我原来是研究佛教和道教的,对儒学没什么研究,我开始对儒学有点兴趣,还是在刘述先先生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专家,他一直在努力促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哲学,在努力创造一个新的适应现代社会、适应人类发展的哲学体系。”11月15日,北京大学的治贝子园,在第十三届蔡元培学术讲座的开场白中,汤一介先生隆重地推介这次的主讲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刘述先。

  形单而影薄,清瘦而矍铄。这是我对于76岁的刘先生的第一印象。两个晚上,刘述先先生发表了两篇演讲,分别是《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和《论超越与内在的回环》。看似非常哲学的话题,却让听的人有茅塞顿开之喜。所有的演讲都没有讲稿,他一个人娓娓而谈,止于当止,话虽简而意极浓。

  前来捧场的杜维明教授指出,“理一分殊”,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南宋时由理学家朱熹将之普遍化为整体的存有价值论。今天面对全球化与地域化的挑战与困境,刘述先先生对这一命题的重新阐释可以为今人提供重要的价值资源。

  “这么多年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让西方对中国文化能有温情与敬意,超越与内在是人类永恒的问题,虽然在过去,中国传统哲学中缺乏这类的概念化的表述,然而儒家提供的思想决不只是一种俗世伦理,而是一种精神传统与终极关怀,否则何以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将儒家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才可以安身立命。儒家学说建构的是一内在超越的形态:既有超越的向往,又有文化创造与日常践履,以致日新月异、周而复始、回环不已。”

  清朝以后,儒学从中心走向边缘,“五四之后”又遭遇西学的挑战,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学者逆流而行,重新发现并肯定中国文化的价值,新儒家从此萌发,随后又有了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等第二代;第三期则以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为代表。“作为第三期的代表,与杜维明先生强调儒家的宗教性不同,刘述先更强调儒家的全球伦理性。请他来讲当代新儒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胡仲平博士说,

  这些年刘先生有空就会来大陆走动,去年他还在武汉大学设立了以自己父母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来鼓励儒学的研究。“儒门淡薄久矣。以前牟宗三就讲过,儒学真正的复兴还是在大陆。目前精神的儒家、民间的儒家均已在大陆获得新的活力与生命。”

  “回顾人类文明,过去的宗教都是排他的,总认为别人是异端,不同宗教互不相让,同一宗教内部甚至也水火不相容。但现在都在变,强调不对话即死亡。曾经有6000个宗教领袖在一起开大会,寻找面向未来的共同宣言,结果他们放弃了在上帝的身上找统一,而是找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普世价值。不同的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我们还是要知道哪些是普遍性,才能在此基础上讨论特殊性,否则多元主义就变成了相对主义,就会发生种种的冲突。仅仅强调多样性是无用的,除非能够指出哪些是共享的东西。”

  “每一个伟大的传统并不需要证明比别人更优越,也不要试图去转化,每一种都是多元的一元,我们所要做的是找到那个又同又不同的东西。”

  完成了在北大的演讲,刘述先先生又被几个学者请去京郊的大觉寺喝茶,面对着北京冬日的暖阳,高远的蓝天,他不急不缓地说,“文明的流动与对话,急也急不来,但挡也挡不住。所谓殊途同归,我们肯定‘殊途’,也信守‘同归’。” (人民网记者  杨雪梅)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