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美艺资讯 > 正文
美艺资讯
书法家唐艺在追求中成就自我
来源:拙风文化网    作者:佚名    类别:美艺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他从一个“右派分子”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书法家,他又从一个做“零八天”的小童工到任职万源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总编辑……关于唐艺,还有太多的故事与荣耀。那么,在这传奇般的历练背后,是怎样一个蜕变过程,他追求的脚步踏过了多少坎坷路?近日,笔者有幸走近唐艺——在他挥毫泼墨的瞬间,在他发黄的书卷里,在他主编的《万源市志》幽香中,无不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无不流露出他拼搏追求的印迹……

  在生活的逆流中溯游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唐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律师,母亲是位音乐教师。本来,这对唐艺来说应该是命运之神对他的亲睐。然而,不幸却因此而生:父亲唐兴辉被划为“右派分子”,强行发配到水洋坪农场劳动改造,母亲也从城里一所小学调到偏远高寒的曾家乡……

  无奈之下,唐艺和弟弟妹妹只好随母亲一起来到海拔近千米的曾家乡。那时,母亲微薄的工资几乎维持不了全家人的温饱。于是,懂事的唐艺6岁多便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上山拾柴,在学校旁旁边开荒种菜,学着煮饭、洗衣服。虽然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但母亲何束修是一个乐观的人。在冷清的校园里,在空旷的山野间,她常常给孩子们唱歌、讲故事,教孩子们习字、画画、读书。就是这样的薰陶,在唐艺心间播下了一粒粒艺术的种子……

  然而,快乐幸福转瞬即逝。唐艺小学毕业后,因父亲是“右派”未能推荐上初中。

  小学五年级那年,父亲因“不堪改造”,强迫退职回到罗文老家,干起了理发营生的行当。这时,对现实十分愤懑和倦怠的父亲一气之下让唐艺回家和他一道务工糊口。才十一二岁的他便在襄渝线罗文段干起了“零八天”,每天天不亮,就要和父亲一起出门上工筛沙、砸碎石……中午就在工地上拾些柴禾热点剩饭吃。一天下来,细皮嫩肉的唐艺被折磨得周身酸软,好不困苦!半年后,父亲实在不忍孩子过早地受这份罪,又把他送学校。为了不让“右派”的身份继续连累孩子,唐艺被父母过继给大姑父家,辗转到中江县城北中学上学。

  1977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唐艺被安排到中江县会棚公社当知青。由于唐艺能书会画,能说会写,所以当地政府特别安排他在一所中学代课。那时,“文化大革命”的阴霾刚刚散去,风华正茂的唐艺踌躇满志,如鱼得水……正是这时,唐艺的父亲20年沉冤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公职。可是母亲终究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外漂泊,多次要求他回万源老家。1979年底唐艺终于通过“特招”回到了万源,回到母亲了身边。最初,他在万源县卫生防疫站宣教科做宣教员任美工,5年后又调到万源县志办公室工作。

  “多舛的命运是一种苦难,但也是使人变得丰富成熟的砥砺!”回首自己这段人生历程,唐艺深有感触地说。

  在书法艺苑里“吃螃蟹”

  走进唐艺的书房,书香、墨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顿生精气神!他的书房名“抱笔斋”,取“抱笔成癖”之意,因为他立业写作,喜好书法,与笔结下不解之缘。“书法已融入到了我的生命,是我生活的重要部份了!”唐艺谈起自己对书法的情感,意味深长。

  唐艺于书法的发蒙,源于当年父亲被遣返回家的时候。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文革”时期常常被强迫去搞红海洋,写语录牌。父亲写字,唐艺就当小帮手,为他提石灰桶、端墨汁。“点、横、竖、撇、捺……”父亲每写一笔,他都仔细观察,细心揣摩。渐渐地,唐艺对书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沙滩、岩石、报纸以及母亲收回的废卷子,都成了他练习的对象。后来,中学时期的谯义三老师更是对他大加培养,使他的书法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学生时代时,唐艺俨然就成了一个“小书法家”。从初中时候开始,唐艺做作业、写信全用毛笔。更为传奇的是:高考那年,唐艺的语文答卷居然是用毛笔做完的,而且分数较高,这引起了四川省教委的高度重视,专门派人到中江县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主观作弊行为。结果这一查,查出了唐艺成为全国恢复高考后毛笔答卷“第一人”,他因此名噪一时!

  最让唐艺得意的是自己发起并自费举办的那场轰动书坛的全国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1987年,唐艺的书法作品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收到了全国各地无数来信,这给他巨大的鼓舞。唐艺觉得,当时万源虽然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但书法实践光靠“闭屋造车”是不行的,必须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张扬个性。可是,在偏远闭塞的大巴山区,普通群众想看到一些高水平的书法展览无疑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唐艺决定自费举办一个以《中国青年报》“书法苑地”作者为对象的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征稿、装裱、布展……历时500余天,耗资2000多元,经过精心筹备,万源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展览终于在1989年春节期间拉开帷幕。共展出全国19个省(市、区)53位青年书法家的110余幅作品,万源“四大家”领导出席开幕式。活动被人们赞为“壮举”,说是“万源之骄傲,桑梓之荣幸,书苑之盛事,史册之光荣。”《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精神文明报》、《青少年书法报》等20多家报刊、电台先后对活动作了报道。而立之年的唐艺成了大巴山书法艺术苑地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褪去了少年的青涩与张狂,唐艺的书法作品如今更加内敛和成熟。40余年来,他在书法的道路上执著追求,一路进取,一路辉煌!始终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书法创作道路——既进入艺术殿堂,又进入百姓家中。在广泛吸取传统营养的同时,善于根据自身的气质条件进行选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其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书法作品展,获奖和入选各种大型书法作品集,并赴日本、香港展出,以及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书法报》、《写字之友》等全国几十家报刊,许多作品被收藏,勒石和流传海外。同时,他一贯致力于地方书法教育,为推动和发展万源地区的书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品和生平传略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词典》、《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和《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万源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因其艺术成就显著,影响深远,当选为政协达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连续当选为政协万源县第五届委员会、万源市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工作中演绎艺术

  “《万源市志》大、备、新……成为万源现有志书中最为详备最富创新精神的志书。”这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应鸾前不久手捧刚刚出版的《万源市志》发出的感叹。

  作为《万源市志》的总编辑,唐艺最清楚这部万源志书中“最为宏巨”之著所蕴含的心血与汗水。为了编纂好这部万源建市后的首部市志,唐艺带领他的同仁们呕心沥血,夜以继日,清虚淡泊,秉笔直书。以“精心谋划,锐意创新,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又好又快,追求卓越”的思路,在两年时间里即圆满完成2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这是唐艺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万源市志》一经面世,立即受到省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其实,唐艺一向是个在事业上孜孜以求的人! 从1984年走进万源县志办,至今已整整26个春秋,他由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到头发开始斑白的中年人。把冷板凳坐热,把寂寞的世界变得精彩是唐艺追求事业的夙愿。在物欲横流的这个时代,其坚守地方志这一冷门学科的过程,是多么的令人感动。他拥有的是热爱、是强烈的事业心,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默默中,清贫中,他作出了骄人成绩:共编纂、编辑出版地方志书50余种,达3000万字。多部志书获得省、市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主编的《万源市大事记》、《万源军事志》等获四川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万源市社会科学一等奖。他撰写的《方志人物传写法初探》、《论地方志编写中的举例法》等10多篇论文在《方志研究》等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赢得有关专家及同行的认同。他个人多次被表彰为省、市先进个人;万源市志办近年来连续3年被授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我把艺术当作一种事业,我又在事业中追求艺术!”采访完唐艺,他用这句话作了结束语。这不是他故作清高的姿态,而是他不懈追求的理想状态——他工作着,艺术着……(王永明  沈宏  蒲正兵)

美艺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