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自在人生 > 因果实录 > 正文
因果报应故事:《冥报记.冥报记辑书》
来源:学佛网    作者:心源    类别:因果实录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书名:《冥报记.冥报记辑书》
作  者:唐临等
页数/装帧:180页/平装
出版者: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地 址: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 话:(02) 2758-0689
三版:2005年9月 

目录:
 
冥报记: 合刊序 冥报记叙 卷上 卷中 卷下

冥报记辑书: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拾遗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简介:
        《冥报记》三卷,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于 《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及《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共收录各种善恶报应的事迹五十三则,所记多系南北朝末期至唐间之事,其中属于北齐、梁、陈和后魏(北魏 )的仅七则,其余均属隋代和唐初。
        《冥报记辑书》七卷,系日本人佐佐木宪德所辑,仍收于《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内容与《冥报记》性质相同,都是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年代属于晋、宋与齐、唐之间。
《冥报记》《冥报记辑书》合刊序
 
       《冥报记》三卷,记事五十三则,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于 《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及《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
        《冥报记》也见录于《法苑珠林 》卷一百,但作二卷,说:「皇朝永徽年内撰」。考《冥报记》卷上第三则「唐绛州大德沙门僧彻」中有:「僧彻专以劝善为务,而自修禅业,远近崇敬如父焉。永徽二年正月忽嘱累徒众,自言将死。……至今三岁」之语,可知此书应撰于永徽五年 (公元六五五)。
        《冥报记》卷首有作者自序,略述此书的撰述缘由;说明「凡有生命者皆有识,有识则有行,有行则随行之善恶而受报,此乃物之常理,无所可疑。」并举「晋之谢敷、宋之傅亮、张演、齐之陆杲等,均录有 《观世音应验记》,及齐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等,皆为善恶报应之实例,证明因果不昧,善恶有报,以劝戒未来,使闻者深心感悟。」作者既慕其高旨,也想劝人,因此录其所见所闻,集为 《冥报记》一书,并说:「言不饰文,事专扬确,庶后人见者,能留意焉。」可知作者目的,在于引证因果报应的事实,以警惕世人。
        《冥报记》共收录各种善恶报应的事迹五十三则,所记多系南北朝末期至唐间之事,其中属于北齐、梁、陈和后魏(北魏 )的仅七则,其余均属隋代和唐初。每则不立标题,编次不以时间先后为序,也不以类别相区分,故无定例可循。每则之末都有小注,说明所见所闻的根据,以证明「事专扬确」。
        另外,据《法苑珠林》卷一百所载,于龙朔(六六一~六六三)年间,中山郎余令(字符休)曾撰《冥报拾遗》二卷,以补唐临之书。原书已佚,有片段辑存于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卷一百十六、卷一百二十一等之中。
        《冥报记辑书》七卷,记事六十九则,系日本人佐佐木宪德所辑,仍收于《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
        《冥报记辑书》无序跋,亦未署辑时,内容与《冥报记》性质相同,都是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年代属于晋、宋与齐、唐之间。见其目录所注,所辑大多出自 《法苑珠林》与《太平广记》,其中第一则亦出自《三宝感应录》卷中。
        本书及同类之《见闻录》、《现果随录》、《六道轮回录》、《幽冥问答录》(见书后「净宗丛书」)都是引证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例,充分显示「人死不灭,尚有轮回」,其神识 (民间称为「灵魂」)随生前善恶之业,再度受六道轮回之报。而人生大多是恶多善少,一旦命终,必入恶道,是故佛言:「人身难得」;虽有持五戒、修十善,报生天道、人间,但毕竟稀少。何况天人寿终,难免堕落;人生百岁,依然老死。更何况三世无量,六道循环,生死不绝,轮回无穷。因此,与其在此界受六道循环、生死无量之果报,何如往生永恒不灭、自在安乐之净土。临终往生净土比来生作人还容易,净土只要念佛必定往生,而作人若无五戒则无希望,是故印光大师说:
来生作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不生西方,必堕恶道。
又说:轮回未出,危险太大。 

        善导大师说: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因此,人生便有一件不可苟且、不可妥协的﹁人生之目的﹂,即是有生之年,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永离六道生死轮回,与弥陀同证无量光寿,得安乐自在无碍身心;然后倒驾慈航,广度还在六道沉沦的芸芸苦恼众生。如善导大师言: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盘城。
又说:
誓到弥陀赡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释慧净    谨识
佛历二五四八年(公元二○○四)六月廿六日


《冥报记》叙
唐.吏部尚书唐临 撰

    夫含气有生,无不有识;有识而有行,随行善恶而受其报;如农夫之播植,随所植而收之。此物之常理,固无所可疑也。
    上智达其本源,知而无见;下愚闇其踪迹,迷而不返;皆绝言也。中品之人,未能自达,随缘动见,逐见生疑;疑见多端,各怀异执;释典论其分别,凡有六十二见,邪倒于是乎生者也。
    临在中人之后,幸而悟其万一。比见众人不信因果者,说见虽多,同谓善恶无报。无报之说,略有三种:一者「自然」:言故无因果,唯当任欲待事而已。二者「灭尽」:言死而身灭,识无所住;身识都尽,谁受苦乐?以无受故,知无因果。三者「无报」:言见今人有修道德,贫贱早死;或行凶恶,富贵灵长。以是事故,知无因果。
    临窃谓儒书论善恶之报甚多:近者报于当时,中者报于累年之外,远者报于子孙之后。当时报者:若楚子吞蛭,痼疾皆愈;宋公不祷,妖星多退;淖齿凶逆,旋踵伏诛;赵高惑乱,俄而灭族之类是也。累年报者:如魏颗嫁妾,终以济师;孙叔埋蛇,竟享多福;汉鸩如意,苍狗成灾;齐杀彭生,立豕为祟之类是也。子孙报者:若弗父恭于三命,广宣尼之道;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陈平阴计,自知无后;栾黡忲侈,盈被其殃之类是也。若乃虞舜以孝行登位,周文以仁贤受命,桀纣以残忍亡国,幽厉以淫纵祸终。三代功德,卜祚长久;秦皇骄暴,及子而灭。若斯之比,触类实繁;虽复大小有殊,亦皆善恶之验。但事涉王道,理关天命,常谈之际,非所宜言。
    今之所录,盖直取其微细证验,冀以发起同类,贻告子孙,征于人鬼之间,若斯而已也。释氏说教,无非因果;因即是作,果即是报;无一法而非因,无一因而不报。然其说报,亦有三种:一者「现报」:谓于此身中作善恶业,即于此身而受报者,皆名现报。二者「生报」:谓此身作业,不即受之;随业善恶,生于诸道,皆名生报。三者「后报」:谓过去身作善恶业,能得果报,应多身受;是以现在作业,未便受报,或于后生受、或五生十生,方始受之,是皆名后报。于此三报,摄一切法,无所不尽。足令诸见,涣然大悟!
    然今俗士,尚有惑之,多习因而忘果,疑耳而信目。是以闻说后报,则若存若亡;见有效验,则惊嗟信服。
    昔晋高士谢敷、宋尚书令傅亮、太子中书舍人张演、齐司徒事中郎陆杲,或一时令望,或当代名家,并录《观世音应验记》;及齐竟陵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皆所以征明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悟。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录所闻,集为此记。仍具陈所受,及闻见由缘;言不饰文,事专扬确。庶后人见者,能留意焉。


卷上
一、释信行
 
        隋京师大德沙门释信行,本相州法藏寺僧。初,其母无子,久以为忧,有沙门过之,劝念观世音菩萨。母日夜祈念,顷之,有娠,生信行。
   

因果实录推荐


自在人生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