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自在人生 > 因果实录 > 正文
净空法师:种善因得善果 (第七讲)
来源:学佛网    作者:果梵    类别:因果实录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七讲)
净空法师讲述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七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昨天我们讲到五十三参前面这三位善友,代表的是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海云比丘代表法宝,妙住比丘代表僧宝。这三位菩萨都是以比丘的身分示现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初入佛门一定要依三宝,也就是我们讲的三皈依。三皈依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真正把这个意思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是在《华严》这一段经文之中。从经文上,我们这才明白,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无论是宗门、教下,没有一样是例外的。讲到念佛,所有一切法门都是念佛法门;讲到参禅,所有法门都是参禅法门;讲到持咒,所有法门皆是持咒法门。显示《华严经》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总算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初步的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修学,才达到断疑生信,心地也就踏实了。就自己的根性选择法门,一门深入,这样才能有一个成就。

海云比丘,这是代表法的,三宝里面代表法宝。他所传的法,是法宝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个法能够贯穿一切法。而在经文的开端,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他特别赞叹发菩提心的稀有。关于这一桩事情,我们在经论上也看到不少,也听到不少,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思惟、体会发菩提心的殊胜。而在五十三参当中,海云比丘对于发菩提心这一桩事情说得多、说得深刻,让我们知道菩提心确确实实是难得,稀有可贵。所以这一发心,就能够得到诸佛护念,就能够得到诸上善人的赞叹,这个是修学的大根大本。如果不发菩提心,所有一切的修学到最后都是落空。也就是说,都变成了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与断惑证真、了生死出三界毫无关系。这是我们学佛想在这一生要有一点成就的人,决定不能不知道。

海云比丘赞叹发菩提心,他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大意是说,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一定有大悲心。由此可知,大悲心就是菩提心的样子,就是菩提心的作用。大悲心所谓的就是要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发心要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怎么可能再给众生添麻烦、添苦难?这是决定不可能的。

世间人,苦难的众生太多太多了。悲心是救护众生的原动力,永远没有疲倦、没有懈怠,把这个工作做得圆圆满满。我们晓得众生的苦恼从那里来的?从那里出生的?说到众生,也就包括了自己。四弘誓愿里面有:‘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己是众生之一,不是众生之外的。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发,是先度自己,再度别人。如果自己连自己都不想得度,我们就要觉悟,没有发菩提心。而许多人没有发菩提心,自己以为发了菩提心,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是真正造成了障碍,为什么呢?如果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发菩提心,他还有发的希望。没有发菩提心,自己以为发了菩提心,换句话说,真正发心,他没有指望。这是我们学佛同学,尤其不能不明了的。看看我们有没有大悲心?我们有没有大慈心?悲是拔苦,慈是予福。慈悲加上一个大,就是用的清净平等心,这就大。拣别不是爱缘慈。爱缘慈,世间人有。我喜欢他,我对他就慈悲;不喜欢他,对他就没有慈悲,这一种慈悲叫爱缘慈悲。经典上还说的有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这个境界一层比一层要高、要殊胜。究竟圆满的才称之为大慈大悲,这是如来与大菩萨们才有的。心地圆满的清净平等,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就是大慈悲心。这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的,首先要帮助自己离苦得乐,这是决定不能够疏忽的。所以一定要把苦乐的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这才容易,这才能收到效果。所以慈悲是菩提心的相,菩提心有体、有相、有作用。

第三、要发安乐心。希望一切众生能得到安乐。灭除一切众生的苦难,发安乐一切众生心。这一条,实在讲,在布施里面,属于无畏布施。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离开一切恐怖、忧恼。为了息灭一切众生不善的心,你要发饶益心。这个工作当然是非常艰钜的,可是我们不能不做。一切众生不善的心太多了,我们从《百法明门论》里面去看,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善心所,归纳起来只有十一类;不善的心所,归纳起来,有二十六类。也叫做二十六种根本烦恼,二十六种烦恼。其中最严重的有六条—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对于佛法怀疑。尤其是对于净土法门的怀疑,这是最严重的烦恼。恶见,就是很多错误的见解。他的看法,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所以这样才形成了恶念多、善念少。恶的心所有二十六个,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的念头强,善的念头弱。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怎样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样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得到圆满真实的利益。这一条是属于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一愿我们要从那里做起?海云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要帮助众生断恶修善。

再其次要发救护那些怖畏的诸众生,‘发哀愍心’。怜悯这一些常常生活在忧虑恐怖当中的众生。他忧虑的是什么?恐怖的是什么?这个里面有因、有缘、有果、有报,我们都得搞清楚、搞明白。细细的给这一些恐怖的众生叙说清楚,让他们了解前因后果,帮助他们以高度智慧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乃至于自己修学的法门。理明白了,心就安。谚语常讲:‘心安理得’,这就离开恐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理要是不明了,这个心是决定安定不下来的。这个发心,还是属于断烦恼的,所以菩萨这个十一句的开示,就是解释四弘誓愿。发四弘誓愿,就是发菩提心。修行之先,发心是第一,要有怜悯心。

‘舍离执著障碍法,要发无著心’。这是真正把烦恼彻底断尽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就是生起菩提心。从那里生呢?从不执著。我们晓得,因为执著,才有六道轮回;因为分别,才有十法界;因为妄想,才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差别。这是世尊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因果,一语道破。这一句话,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教诲。因此,佛才教给我们,唯有舍离一切执著,你才能出得了三界。不但世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不执著,就是放下,就是舍离。放下、舍离一切分别,你就能出十法界。放下一切种种的妄想,你就圆成佛道。

世尊在经教里面,将整个宇宙人生的现象,可以说言简意赅,为我们讲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何修学,如何出离,那都在自己。佛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我们自己有没有成就,在自己的悟入。悟是明白了,入就是契入真实的境界,摆脱三界、六道、十法界,这叫入。所以修行关键,就在不执著。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曾经用二十二年的时间,为大家宣讲般若法门、般若的经论。现在存在中国的《大藏经》里面,《大般若经》份量是最大的一部,总共有六百卷,玄奘大师翻译的。这六百卷《大般若》,二十二年所说,说的是什么?给诸位说,实在讲,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你要真正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了,这一部《般若》,你就透,你就明白了。

既然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一切法呢?无住生心。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法的态度,就是无住生心。。一定要发无著心,于一切法都不著,你就得大自在了。这是四弘誓愿里面,烦恼就断尽了。烦恼断尽了,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根本智。然后再去实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众生种种根性不相同,种种程度不相同,种种行业、习气不相同,决定不是一个法门能够普度的,所以一定要去修学无量法门。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学那么多法门干什么?是为了度众生方便,善巧方便。

成就后得智,也就是我们常讲:‘无所不知’。真正达到无所不知,你才能够恒顺众生,才能够应机说法,才能够广度有情,所以你要‘发广大心’。烦恼断的时候,一定要发广大心,要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

还要发:‘等虚空法界无不往故,你要发无边心。’心虽然发了,要普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但是你得要去,你要是坐在家里发心,不行,没有用处。你要去。去,当然很辛苦。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契入一真法界,还没有能入不二法门,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凡夫没有佛菩萨那么真实,可是要接近、相似。因此,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的享受,牺牲自己的安乐,那个地方有请,立刻就要到那里去,不辞辛劳,不能够贪图享受舒适,这才能行菩萨道。如果那边太苦了、太累了,我就不去了,这不是菩萨道。菩萨道一定是永远不疲不厌,舍己为人。能够舍自己舒适安乐的生活,为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为帮助别人离苦得乐,而不辞辛劳,叫你发无边心。

‘见一切佛,微妙色身。’像经上所讲的, 卢遮那如来,卢舍那如来,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无论是见到正报、依报,种种庄严,心里面决定没有染著,永远是清净的,要‘发无垢心’。无垢就是不染著。这个意思,我们说的再浅显一点,就是在一切殊胜的境缘之中,物境环境、人事环境,见到非常殊胜的,不起贪心,不起嫉妒心。在这个殊胜境界当中,能够保持著见如不见,保持一个平常心,你就不会被污染。如果境界现前,你起心动念,你就被污染。所以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真正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就是无垢心。

‘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清净心。’清净心的作用,就是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清净心也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根本智’。用清净心接触外面境界,就无所不知。所以世间人求智慧,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广学多闻就能成就智慧,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清净心,广学多闻所得到的,那是佛法里面讲的世智辩聪,反而变成明心见性、修行证果的大障碍,佛家称为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头说得更好、更明白。他老人家讲的是

因果实录推荐


自在人生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