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民族风情 > 中华戏曲 > 正文
永州花鼓戏
来源:中华五千年    作者:佚名    类别:中华戏曲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永州花鼓戏又称零陵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旧称花灯,或名调子,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合并而成,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初祁阳花鼓灯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后来道州调子艺人加盟其间,形成了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合流。1956年,正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过去,祁阳花鼓灯使用祁阳方言演唱,现已逐渐融合,使用永州官话为其舞台语言。

  永州花鼓戏的源头,分别来自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而祁阳花鼓灯又来自两种不同的歌舞演唱形式。一是源于民间的“车马灯”。每年正月,“车马灯”都要表演, 一丑骑马在前,一旦乘车在后,有锣鼓管弦伴奏,载歌载舞,又称为“对子调”,或称“对子花鼓”。二是源于巫师的“出脸子”。祁阳有这种风俗,为求人畜平安,在立冬前要请巫师唱“庆神戏”,村村如此。 庆神时,巫师戴着木雕的假面具演唱,开始是两人演唱,一人击鼓,一人坐唱。后来演员增至6人,都戴假面具,装扮判官、小鬼、土地公、土地婆、王母、笑和尚等角色,载歌载舞,相互对唱或独唱。大约在民国初年,开始与花鼓灯同台演出。在长期的同台演出中,庆神对花鼓灯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花鼓灯艺人也有由巫师出身的。

  道州调子则源于民间的“戏狮子”的歌舞演唱。也是每年的正月,农村人都要演唱“狮子大调”,先舞狮子,再耍武术,最后由一丑一旦唱“对子调”,由此逐渐发展为情节简单的“狮子戏”。这种“狮子戏”便是道州调子戏的前型。从发展历程来看,祁阳花鼓灯、道州调子分别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一是地花鼓时期。这是花鼓灯、调子戏的萌芽期,历时较长。主要是在禾堂坪、院子内演出,又名地花鼓。一旦一丑唱对子调,节目短小、情节简单;内容以表现劳动生产、爱情生活为主,曲调主要是民歌小调,表演动作也主要是旦舞手巾,丑耍油纸扇,走矮步围着旦角转圈,动作粗犷,诙谐风趣,载歌载舞,是一种典型的歌舞型的演唱形式.   二是草台戏时期。花鼓灯、调子在这一阶段形成,从歌舞型的演唱形式,逐渐过渡到说唱型为主的戏曲形式。此时主要在临时扎的草台上演出,参加演出人员有所增多,剧目仍以反映劳动生产、爱情生活为主要内容,剧中人物大多是农民、艺匠、商贩、教书先生以及家庭妇女。逐步增加了小生行当,由“二小戏”发展为“三小戏”。声腔也有所发展,增加了走场调、川调、小调等各类曲调。表演的各种程式、身段,也逐渐从家务劳动、田野耕作等日常生活中集中、加工,提炼出来,同时吸取了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充实和丰富了表演艺术手段。艺人迫于生计,也兼学祁剧,因此受到祁剧影响。清末民初,移植了一批祁剧剧目,借鉴了祁剧的表演艺术,吸收了祁剧的锣鼓牌子、伴奏曲,以及高,昆,弹等音乐素材,促进了祁阳花灯和道州调子的发展。   三是城镇剧场时期。这是祁阳花鼓灯、道州调子实现合流的时期,正式形成了零陵花鼓戏,并逐级成熟、定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人民政府支持民间艺术的发展,成立了零陵花鼓戏的专业剧团,改革了旧的陈规陋习,使零陵花鼓戏得到全面的发展。

  永州花鼓戏流行于祁阳、东安、零陵、道县、宁远、江华、新田、邵阳、隆回、新宁、武冈、衡阳、常宁、嘉禾、临武、蓝山、桂阳等地,以及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与邵阳南路花鼓戏、广西桂林彩调戏、连县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等戏曲剧种,有过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

  永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比较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50余个,内容涉及到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剧本的语言通俗,形式多样。根据声腔来分,小调类和走场调类的大多是“二小戏”,各占剧目总数的15%。川调类多为大、中型剧目,占总数的70%。其代表性的剧目有《云南寻夫》、《打安徽》、《赶子牧羊》、《萝卜劝夫》、《三看亲》、《假报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编创了40余出现代戏,改编整理的传统戏有近20个。其中《云南寻夫》、《红娃》、《月明心亮》、《响姑》等,曾先后参加省里的戏曲汇演、调演,获得好评。另外,还移植演出了现代戏100余个,历史戏近40个。

  永州花鼓戏的音乐,主要是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音乐合流而成,包括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部分。唱腔音乐源自山歌、民歌、小调、巫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属于调子腔系,为曲牌联缀体,可分为走场调、川调、小调等三大类型。伴奏音乐分为文、武二场面。文场为管弦乐,以皮琴(道县调子为碗胡)为主奏系器;武场为打击乐,以战鼓具有特色。在声腔运用和演奏风格上,祁阳花鼓灯、道州调子有所差别。祁阳路子多为地方小调及数板,曲调轻盈活泼,旋律优美抒情。道州路子多丝弦调及走场调,曲调开朗热烈,欢快活泼。演奏风格也不尽相同。道州路以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显得高亢、粗犷;祁阳路以皮琴为主奏乐器,显得清新柔和。

  在表演上,永州花鼓戏颇有特色。其表演形式发源于“对子调”的歌舞演唱。那种旦舞手帕、丑挥纸扇、走矮步、绕着旦转圈,相互对唱的表演形式,显得十分生动活泼。矮步、扇花是零陵花鼓戏表演艺术最重要的基本功。随着剧目内容的丰富,基本功也不断发展。矮步的基础上发展了踢步、矮步、踮步、滑步、起伏步等各种步法。扇花从开扇的基础上发展了收扇、腰花扇、头花扇、展翅扇、抛扇、平铺扇等各种扇花。从一种歌舞性的演唱形式,发展到唱、做、念、打等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的戏曲形式。永州花鼓戏反映生活的内容日渐丰富,其表演程式,也从原来纺纱织布、穿针引线、喂鸡赶狗、开门扫地、挑帘挂画、耕地犁田、挑水砍柴等家务操作和田间劳动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了一批表演内容更为广阔与手、眼、身、法、步相配合的艺术功法。

  由于政府的扶植和支持,永州花鼓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组建了几个专业的演出团体;通过多种方式,为零陵花鼓戏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人才;通过挖掘传统和重新创作,进一步丰富了上演剧目;传统的音乐曲调得到继承和发展; 表演艺术得到了提高;演出设备和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在新的时代,永州花鼓戏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上一篇:常德汉剧
下一篇:新晃侗族傩戏
中华戏曲推荐


民族风情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