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国乐资讯 > 正文
国乐资讯
冯光钰文化视野中的巴蜀琴艺研究
来源:拙风文化网    作者:佚名    类别:国乐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唐中六先生撰著的《巴蜀琴艺考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是一本研究巴蜀琴艺的专著。该书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在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框架中,运用多种学术研究方法,对巴蜀琴艺的形成、伏羲的传说与各个时代巴蜀琴艺的发展、蜀派及泛川派古琴艺术的特色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书中探讨了巴蜀地域文化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对其产生的影响、古琴艺术与诗词文赋等多种文艺的交流与融合、文人雅音乐与民间俗音乐的相互渗透与互动关系;对巴蜀琴艺中琴谱、琴家、斫琴、琴俑、琴事遗址等进行了文化学研究和地域音乐探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对巴蜀琴史的考证中,作者对巴蜀琴艺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视角切入,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展开的。

  在宏观方面,作者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巴蜀古琴发展史实入手,上自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下至公元2005年,在跨越三千来年的历史中,探寻巴蜀琴艺的演化、变异和发展的脉络。为此,本书引用了上千篇典籍文献。其中,多数为有关巴蜀古琴的诗文,记叙性琴文主要见诸各朝代史书,唐、宋、元、明、清的大量笔记小说及明、清的各种琴谱。通过研究,寻找出巴蜀古琴艺术与历代不同文艺类别,如诗词文赋等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的研究,避免了以往对琴史的叙述多抽象地言及“源远流长”而缺乏典籍文献、琴艺文物的佐证之憾,同时也更好地揭示了巴蜀文化对古琴艺术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

  在微观方面,本书对巴蜀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琴艺术进行了个案研究和考证,包括民间传说(如伏羲的传说)、历史故事(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斫琴技艺(如雷琴世家)、琴事遗址(为相如琴台、崇州琴鹤堂、龙藏寺“妙音阁”琴楼)等等。通过这些个案分析,阐释了巴蜀琴艺的文化功能、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对琴艺文物的采集,还是对历史传说的钩沉,或是对琴派、琴社活动的追述,作者都不就事论事,力求探寻到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广泛采集琴艺文物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走访了古代巴蜀各地,包括今重庆、四川各市、县和湖北有关地区,还远涉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兴义,云南省楚雄、大理等地。所到之地,作者都仔细考察了当地博物馆及文物管理所所藏的出土抚琴俑、汉画像砖琴乐舞图、岩画琴乐舞图拓片、装饰佩件琴乐舞图片及摩岩壁画等藏品,共计数百件(处)之多。在本书中影印的抚琴俑31尊,民国前各种形制的古琴41张,便是作者从各地采集而来,颇为珍贵。

  本书在各章节中对巴蜀历代琴家、琴诗、琴论、琴谱、琴社的代表性人物的论述,内容涉及到巴蜀文史、民俗、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及琴艺传承等方面。如“司马相如的故事”、“著名琴家扬雄”、“李白的琴诗”、“苏轼的琴论”、“关于张孔山”、“《天闻阁琴谱》”,“岷明琴社”、“琴家喻绍泽”等研究,都是在对流传于巴蜀地区的古今相关资料作了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其中,有的是以查阅史料,钩沉史实为主进行考证,有的以访谈形式加以评介,呈现给读者的都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可读性很强。同时,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搜寻查找资料的工作量相当大。找到资料,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组织。这一过程亦相当艰苦,但作者做到了。

  中六先生在穷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梳理、客观评价,以非凡之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较完整地勾勒出几千年来巴蜀琴艺的发展脉络,汇成了这部颇见功力的大书。这在目前国内地域文化琴学的研究中尚属罕见。

国乐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