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艺术资讯 > 国乐资讯 > 正文
国乐资讯
展现原味唐宋风韵“南管”引入全新表演元素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类别:国乐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昨晚,“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县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台北县江之翠剧场带来的戏剧《一纸相思》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虽然大多南京市民听不懂闽南语,但依然为剧中悠扬缠绵的音乐、细腻的身段、华美的服装所倾倒。

  《一纸相思》一剧融合了素有“音乐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南管(南音),以及闽南地区戏剧剧种——梨园戏这两种古老艺术,是江之翠剧场在传承和发展南管古乐方面做出的一个尝试。

  横抱琵琶,展现原汁原味的唐宋古乐

  “有人说,读懂了南管就读懂了一部分中华古乐史。”江之翠剧场负责人周逸昌告诉记者,南管是保存中国古老音乐最为丰富的现存乐种,孕育于晋唐,发展于宋元明清。在如今流传下来的2000多首器乐曲和声乐曲中,不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盛唐、元宋时期音乐风貌。

  据介绍,南管与昆曲一样,乐队人数极少,南管只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这四种主要乐器。而南管歌唱者以泉腔闽南语“照古音”咬字吐音,这正是中原早已消失的“河洛语”与古乐相融合的遗存。“横抱琵琶、竖吹洞箫,这种典型的汉唐古乐器的遗制,如今除了南管乐中有保留,就只能在敦煌壁画中看到了。”周逸昌说。

  周逸昌说,如今在台湾,懂南管的老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崇尚西方文化,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传统音乐,因此曲高和寡的南管越来越没落。目前,全台湾地区只有三家南管曲社面向社会进行表演。

  “我学过电影、演过现代戏剧,也非常喜欢昆曲。但一次偶尔的机会接触到南管,才知道有这么美和这么优雅的艺术。”谈到江之翠剧场创立初衷时周逸昌这样说。如今,江之翠剧场时常邀请各地南管名师来馆授课,为寻访名师、学习古乐曲,走遍了泉州、厦门和东南亚各地。

  “大量内容丰富的南管还没有挖掘出来,遗存的资料也很多,学都学不完。”周逸昌说,传统的唱腔、声段是几百年来保存下来的精华,他们在演出时也会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而且,因为“老戏”学不完,他们并不打算排演新编剧目。

  引入全新表演元素,古乐焕发生机

  南管的音乐和唱腔、被放慢的闽南梨园戏身段、源于偶戏的面具造型、多媒体的舞台布景……《一纸相思》将传统音乐、戏剧与现代剧场艺术结合,这也是江之翠剧场在传承南管时的一种独特尝试,为南管注入了崭新而迥异的表演元素。

  周逸昌说,剧团虽然不排演新编剧目,但在传承的同时也做了不少新的尝试。2002年,江之翠剧场在台湾著名的古迹“林家花园”中进行了夜间实景演出《后花园絮语》,这场戏以南管音乐与南管戏相结合,制作华丽,耗资400万新台币,却仅能供100人欣赏,推出后受到一致好评。所排剧目《孤栖阁》中,吸纳了贵州傩戏中的人偶面具元素;2006年重排梨园戏经典剧目《朱文走鬼》时,又融进了日本舞踏元素。目前剧场还在跟丹麦、印尼等地的艺术家进行不定期艺术合作。

  “我们的服装面料都是专程到印度购买。”周逸昌说,为了体现南管的精致典雅,他们在服装、舞台设计等方面都力求华丽精致。1993年剧团成立的第一部戏,就是请叶锦添做的服装设计,后来双方还有过多次合作,此次《一纸相思》的下半场服装也由叶锦添设计。侯孝贤的御用美术指导黄文英则为剧团的《桃花搭渡》担任过舞美设计。

  “自古以来南管艺人从不以卖艺为生。现在南管式微,更极少能进行商业演出,大多时候我们是受文化部门邀请进行公益演出。”当周逸昌听说江苏省昆剧院每年仅国家扶持资金就有100多万时非常羡慕。他说,江之翠剧场每年经费约600万新台币,其中2/3是文化部门的扶持拨款,根本不够用,因此《后花园絮语》只演出了一场就后续无力了。“其实在日本,能剧、歌舞伎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样没什么商业市场,全部靠基金会、大财团的扶持来进行传承和保护,而在韩国则是由政府全额拨款发展他们的国乐。”因此周逸昌认为,南管这种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不能也无法走商业化道路。(双生)

国乐资讯推荐


艺术资讯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