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人的精神桥梁" | www.3cwm.com Publish.v.3.0
尚思传统文化网
  • 1
  • 2
  • 3
  • 4
  • 5
您当前的位置:尚思传统文化网 > 文化万象 > 正文
世纪之谜王国维之死
来源:拙风文化网    作者:佚名    类别:文化万象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因故逃离祖国的某君,想重返家乡,被要求写悔过书。他拒绝了,理由是“义无再辱”。这四个字来自王国维的遗书。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27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他的死因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世纪之谜”,直到今天仍未有定论。有人形容他死得“奇特、诡异、神秘”。王临终前,在学术界声名显赫,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他的遗嘱很简洁:“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由于太简洁,就成为可以多方解读的谜语。

  我把前人所有王国维死因解读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现实生活打击。王国维中年丧子,本身又有悲剧人生观,再加上欠下罗振玉债务不能清还,被催迫之下走投无路,只好自杀。这说法由溥仪提出,郭沫若加以附和传播,相信的人很多。

  但以王国维一代大学问家的崇高地位,如果说是被钱迫死,未免窝囊了点,因而从他自杀那时迄今,陆续有“向上拔高”的各种说法。高于现实生活打击之论的,是第二层次的“殉清说”。这是首先由他的债主罗振玉提出的。如果追债果真是王国维死因,则罗振玉之说自然有转移视线的嫌疑。王国维确实对清廷有深厚感情,也有人说这种感情是“出于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同情和关怀”,“袁世凯从清室手中取得政权的手段不正,再由于北京政变推翻优待清室条件,王国维都认为是对弱小者的欺凌,为他这样的笃实君子所不取”。但如果王真的要殉清,应该是清帝逊位或推翻优待条件时,而不是事过境迁的1927年。

  1927年国共合作,蒋中正率军北伐,取得节节胜利,势将进迫北京。最近有人提出,王国维是受不了北伐期间,革命军一些过激做法而惊怖自杀的。这种对即将来临的新时代的不适应感,我称之为第三层次的死因说。梁启超在王国维自杀后第13天的家书中说:“王先生平日对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才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王国维对这些学者被杀“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北伐期间,社会乱象纷呈,“地痞流氓一翻身,翻过来做政治上的支配者”,“任意宣告人的死刑,没收财产等更是家常便饭”。王国维觉得自己适应不了,更怕成为迫害对象,故此自尽。(苏按:王葆心被枪毙是一时误传)。

  最高的一个层次,则指王国维是“殉文化”而死。当年和王国维齐名的陈寅恪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殉文化说当然最切合王国维文化大师的身分,所以是最高层次的说法。这四个层次说法中,我也未能肯定哪一种最可信。

  王国维自杀前一切如常,在朋友回忆中,他毫无自杀征兆,和朋友、学生“谈笑和怡”,还提出不少教学研究的工作计划。突生死意,按理不是殉清、殉文化、适应不了新时代这类长期忧虑可致,而是生活现实中如债主催债应付不来的可能性较高。但遗嘱中的“遭此世变”,又似和社会大时代有关,真耐人寻味。看来除非有新资料发现,王国维自杀之谜,只好一直任由后人猜测了。(摘自加拿大《星岛日报》∕作者:苏赓哲)

文化万象推荐


综合推荐
尚思传统文化网
[www.3cwm.com]
投稿,意见及建议,合作事项请联系QQ:527923561
本站法律顾问机构:海诚律师事务所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哦